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中学生物特级教师的共性与个性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绪论第10-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特级教师第11-12页
     ·共性与个性第12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国内外的相关情况第14-20页
     ·国内特级教师的研究情况第14-16页
     ·国外优秀教师的认定标准与程序第16-18页
     ·国内外评选制度的比较第18-19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19-20页
2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0页
   ·选择的依据第20页
   ·选择的实施第20页
3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0-31页
   ·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以前第23-26页
     ·朱正威第23页
     ·郑春和第23-24页
     ·顾巧英第24页
     ·严重威第24页
     ·马德纯第24-25页
     ·冯振飞第25页
     ·王敬东第25-26页
     ·龚秋红第26页
   ·从文革结束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第26-28页
     ·曹保义第26页
     ·陈熙强第26-27页
     ·赵沛荣第27页
     ·万玉洁第27-28页
     ·王忠文第28页
     ·唐昊第28页
   ·从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第28-31页
     ·张宣第28-29页
     ·段崇伟第29页
     ·郭京君第29-30页
     ·林祖荣第30页
     ·李克刚第30页
     ·夏茂林第30-31页
4 共性与个性分析第31-48页
   ·关于共性第31-38页
     ·丰富的职业情感第31-32页
     ·对各种知识强烈的渴求第32-34页
     ·精湛的教学能力第34-35页
     ·教学实践的探索创新第35-36页
     ·教育研究理论的形成第36-37页
     ·外界环境的影响第37-38页
   ·关于个性第38-44页
     ·不同的人生经历第39-40页
     ·不同的教学特长第40-42页
     ·不同的学术成就第42-44页
   ·共性与个性形成的因素第44-48页
     ·有利于共性形成的因素第44-45页
     ·有利于个性形成的因素第45-48页
5 结论与启示第48-50页
   ·结论第48页
   ·启示第48-50页
6 结语第50-51页
注释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Ⅰ 马德纯六大网络式知识结构第57-63页
附录Ⅱ 探究“低温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影响”教学案例第63-65页
附录Ⅲ “色盲遗传的特点”探究式教学设计第65-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小学学校与社区的互动研究
下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