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环境诉讼中既判力理论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导论第10-13页
 (一) 选题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内容结构第11-12页
 (四) 创新与特色第12-13页
一、环境诉讼与既判力理论第13-20页
 (一) 环境诉讼研究现状第13页
 (二) 几个概念的界定第13-14页
  1. 环境侵害、环境私害与环境公害第13页
  2. 环境公益与环境私益第13-14页
 (三) 环境诉讼的分类第14-15页
  1. 一般环境诉讼和环境共同诉讼第14页
  2. 环境私益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第14-15页
  3. 环境给付诉讼、环境权属确定诉讼和环境变更诉讼第15页
 (四) 民事判决的效力第15-17页
  1. 拘束力第16页
  2. 既判力第16页
  3. 执行力第16-17页
  4. 判决的其它非规范性效力第17页
 (五) 既判力的历史渊源、本质及作用第17-20页
  1. 既判力的历史渊源第17页
  2. 既判力的本质和依据第17-18页
  3. 既判力的构成要件第18页
  4. 既判力的作用第18-19页
  5. 既判力理论在环境诉讼中应用的条件第19-20页
二、既判力时间范围在环境诉讼中的应用第20-26页
 (一) 既判力时间范围概述第20-21页
  1. 民事既判力时间范围的概念和意义第20页
  2. “标准时”的确定第20-21页
 (二) 使用“标准时”对环境诉讼中当事人请求权的分析第21-23页
  1. 当事人在标准时前应提而未提的环境诉讼主张应受到遮断第22页
  2. 当事人在标准时后的环境诉讼新事由不应受到遮断第22-23页
 (三) 几种特殊的情况第23-26页
  1. 污染者在诉讼过程中的赔偿第23页
  2. 受害者的轻症转重症和后遗症问题第23-24页
  3. 环境诉讼中基于“可预测性”的调整第24-25页
  4. “提出责任”理论与环境诉讼第25-26页
三、既判力客观范围在环境诉讼中的应用第26-35页
 (一) 既判力发挥作用的场合第26-27页
 (二) 既判力客观范围的传统理论第27-30页
  1. 诉讼标的理论第27-29页
  2. 既判力客观范围与判决理由第29页
  3. 判决理由中产生既判力的例外——抵消抗辩第29-30页
 (三) 既判力客观范围向判决理由部分的扩张理论第30-31页
  1. 德国学术界的扩张理论第30页
  2. 日本学术界的扩张理论第30-31页
 (四) 环境诉讼中既判力客观范围理论的应用第31-33页
  1. 环境诉讼中既判力的作用场合第31页
  2. 环境诉讼中诉讼标的识别应当坚持的立场第31-32页
  3. 环境诉讼中“抗辩理由”的既判力第32页
  4. 环境诉讼中既判力向判决理由部分扩张的应激性措施第32-33页
 (五) 环境诉讼制度的创设——中间确认之诉第33-35页
  1. 环境诉讼中间确认之诉的价值追求第33页
  2. 具体程序第33-35页
四、环境诉讼中既判力主体范围的应用第35-45页
 (一) 既判力主体范围的一般理论第35-38页
  1. 既判力主体范围的相对性第35页
  2. 既判力主体范围的扩张性第35-36页
  3. 既判力主体范围扩张的具体情形第36-38页
 (二) 环境诉讼中既判力主体范围的一般问题第38页
 (三) 环境诉讼中诉讼担当下的主体范围扩张第38-41页
  1. 各国“集团诉讼”制度之比较第38-40页
  2. 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第40-41页
 (四) 示范性诉讼制度在环境诉讼中的应用第41-45页
  1. 示范性诉讼的概念、理论根据和条件第41页
  2. 示范性诉讼的适用条件第41-42页
  3. 环境公害纠纷采用示范性诉讼制度的根据第42页
  4. 环境公害中应采用的示范性诉讼类型第42-44页
  5. 总结第44-45页
五、既判力理论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影响第45-48页
 (一) 环境公益诉讼目前的困境——滥诉问题第45页
 (二) 环境公益诉讼滥诉问题的既判力理论分析第45-47页
  1. 环境公益诉讼既判力的根据第45页
  2. 环境公益诉讼既判力的作用范围第45-47页
 (三) 总结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注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仲裁法律制度
下一篇:论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