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一)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理论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2、现实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 1、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页 |
| 2、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 一、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基本理论 | 第15-21页 |
| (一) 我国企业环境犯罪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 1、企业环境犯罪的概念 | 第15-16页 |
| 2、我国企业环境犯罪构成分析 | 第16-18页 |
| (二) 我国企业环境刑罚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 1、环境刑罚的概念 | 第18-19页 |
| 2、企业环境刑罚措施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 3、我国企业环境刑罚的实现方式 | 第20-21页 |
| 二、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立法现状和不足 | 第21-28页 |
| (一) 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的立法和实践 | 第21-22页 |
| 1、我国企业环境刑事立法过程 | 第21-22页 |
| 2、我国企业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实践 | 第22页 |
| (二) 我国企业环境犯罪构成的立法不足 | 第22-26页 |
| 1、犯罪主体方面规定的不足 | 第23页 |
| 2、犯罪主观方面规定的不足 | 第23-24页 |
| 3、犯罪客体保护对象的不足 | 第24-25页 |
| 4、犯罪客观方面规定的不足 | 第25-26页 |
| (三) 我国企业环境刑罚的立法不足 | 第26-28页 |
| 1、刑罚的刑种单一 | 第26-27页 |
| 2、罚金数额明显偏低 | 第27页 |
| 3、量刑规定存在不当 | 第27页 |
| 4、非刑罚措施操作性不强 | 第27-28页 |
| 三、国外关于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的立法 | 第28-34页 |
| (一) 企业环境犯罪构成的相关规定 | 第28-32页 |
| 1、企业作为犯罪主体的规定 | 第28-29页 |
| 2. 犯罪主观方面的立法规定 | 第29-30页 |
| 3. 犯罪客体方面的立法规定 | 第30-31页 |
| 4. 犯罪客观方面的立法规定 | 第31-32页 |
| (二) 企业环境刑罚措施的立法规定 | 第32-34页 |
| 1、罚金刑的规定 | 第32-33页 |
| 2、非刑罚措施的运用 | 第33-34页 |
| 四、我国企业环境犯罪与刑罚的立法完善 | 第34-44页 |
| (一) 企业环境犯罪构成的完善 | 第34-38页 |
| 1、环境犯罪主体方面 | 第34-35页 |
| 2、环境犯罪客体方面 | 第35-36页 |
| 3、环境犯罪主观方面 | 第36-37页 |
| 4、环境犯罪客观方面 | 第37-38页 |
| (二) 企业环境刑罚措施的完善 | 第38-44页 |
| 1、罚金刑的完善 | 第38-39页 |
| 2、引入特殊刑罚制度 | 第39-40页 |
| 3、增设辅助性的资格刑 | 第40-42页 |
| 4、补充适用非刑罚措施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