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初始阶段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1-13页 |
·合作学习的五种基本要素 | 第13-17页 |
·l 积极互赖 | 第13-14页 |
·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个人责任 | 第15-16页 |
·社交技能 | 第16页 |
·小组自加工 | 第16-17页 |
·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 | 第17-23页 |
·成绩分工法 | 第18页 |
·游戏竞赛法 | 第18-19页 |
·切块拼接法 | 第19-20页 |
·共学式 | 第20-21页 |
·小组调查法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23-31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3-24页 |
·克拉申的i+1 输入假说 | 第24-26页 |
·i +1 输入假说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i +1 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 | 第25-26页 |
·集体动力理论 | 第26-27页 |
·选择理论 | 第27-29页 |
·动机理论 | 第29页 |
·认知精制理论 | 第29-31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31-43页 |
·研究的问题 | 第31页 |
·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调查工具 | 第32-33页 |
·调查的实施 | 第33-34页 |
·异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 第34-43页 |
·小组的组建 | 第34-35页 |
·合作学习的英语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实践 | 第35-40页 |
·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 第40-43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性别与初高中英语衔接的适应性存在相关 | 第43页 |
·不同毕业学校的学生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 第43-44页 |
·不同性格的学生存在适应性差异 | 第44-45页 |
·前测与后测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比较 | 第45-46页 |
·前测与后测学生认知策略的比较 | 第46-47页 |
·前测与后测学生交际策略的比较 | 第47-48页 |
·前测与后测学生适应情况的比较 | 第48-49页 |
·前测与后测学生英语成绩的比较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0-52页 |
·研究发现 | 第50页 |
·对教学的启示 | 第50-51页 |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 第55-58页 |
附录二 | 第58-70页 |
附录三 | 第7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