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一、引言 | 第8-10页 |
二、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背景以及发展 | 第10-12页 |
三、06 年准则和01 年准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12-20页 |
(一) 06 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包括 | 第12页 |
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 第12页 |
3、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 第12-13页 |
4、有关披露 | 第13页 |
(二) 01 年债务重组准则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债务重组方式 | 第13页 |
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 第13-14页 |
3、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 第14-15页 |
4、披露 | 第15页 |
(三) 准则内容的变化 | 第15-16页 |
(四) 郑百文事件与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 | 第16-17页 |
(五) 06 年准则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 第17-20页 |
1、01年债务重组准则中产生的资本公积的去向 | 第17-18页 |
2、01年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经济法规不健全 | 第18-20页 |
四、债务重组准则国际比较 | 第20-23页 |
(一) 美国有关的债务重组准则 | 第20-21页 |
(二) 加拿大有关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 | 第21-23页 |
五、对06 年新准则的评析 | 第23-28页 |
(一) 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 | 第23-26页 |
(二) 关于重组收益的问题 | 第26页 |
(三) 关于货币时间价值的思考 | 第26-27页 |
(四) 关于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问题 | 第27-28页 |
六、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的具体建议 | 第28-31页 |
(一) 合理确定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 | 第28页 |
(二) 改善公司治理.优化内部会计环境 | 第28-29页 |
(三) 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规范政府行为 | 第29页 |
(四)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新准则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