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境中“完成体”标记形式和表达细则的考察
| 1. 引言 | 第1-14页 |
| ·选题缘起 | 第7-8页 |
| ·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 ·体标记“了”的隐现研究 | 第8-10页 |
| ·单句中“了”的隐现研究 | 第8-9页 |
| ·复句中“了”的隐现研究 | 第9-10页 |
| ·关于标示完成体的语言形式的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 ·“了1”和“了2”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结果义补语标示完成体 | 第11-12页 |
| ·时间副词标示完成体 | 第12-13页 |
| ·其他语言形式标示完成体 | 第13-14页 |
|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2. 研究方法及语料的提取和分类 | 第14-21页 |
|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 ·对语料的提取方法 | 第15-21页 |
| ·关于提取语篇中的叙述分句 | 第15-17页 |
| ·以“完成体叙述分句”为中心提取语料 | 第15页 |
| ·零散的“完成体叙述分句”的提取方法 | 第15-16页 |
| ·“连续叙述分句”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 ·对于五种复句关系的划分标准和提取方法 | 第17-20页 |
| ·顺承复句内部的两类关系 | 第17-18页 |
| ·补充关系 | 第18-19页 |
| ·起句提供“场景”的复句 | 第19页 |
| ·释说关系 | 第19-20页 |
| ·总结关系 | 第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3. 对标示“完成体”各语言形式的考察分析 | 第21-28页 |
| ·语料中可见的所有形式类型 | 第21页 |
| ·对于几种形式的简要说明 | 第21-23页 |
| ·“突然”如何表完成 | 第21-22页 |
| ·零形式动词的类别 | 第22页 |
| ·动量短语的作用 | 第22-23页 |
| ·对于几种形式使用情况的分析讨论 | 第23-28页 |
| ·“动词+到(了)+处所宾语”的使用情况 | 第23-24页 |
| ·心理动词表“变化达成”的形式 | 第24-25页 |
| ·关于动补结构标示“完成体”的讨论分析 | 第25-28页 |
| 4. 标示完成体的各语言形式的分布情况 | 第28-40页 |
| ·顺承关系中的分布情况 | 第28-36页 |
| ·纯顺承中的起句与结句位置上的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 ·“非完成体”在起句和结句中的出现情况 | 第29-30页 |
| ·只出现于起句或结句中的标示完成体的形式 | 第30-31页 |
| ·顺结关系中“结果”前后的分句 | 第31-33页 |
| ·顺承复句中间位置上的分布情况 | 第33-36页 |
| ·无“了”的形式占主体 | 第33-34页 |
| ·动补结构以无“了”形式为主体 | 第34-35页 |
| ·直接引语前的分句表现 | 第35-36页 |
| ·四种复句关系中完成体形式的分布情况 | 第36-39页 |
| ·补充关系中的分布情况 | 第36-37页 |
| ·“场景”复句中的分布情况 | 第37页 |
| ·释说关系中的分布情况 | 第37-39页 |
| ·总结关系中的分布情况 | 第39页 |
| ·特殊句式—把字句和被动句中的“完成体”表现 | 第39-40页 |
| 5. 结论和余论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表“完成”的语言形式及其使用条件 | 第40-41页 |
| ·不同复句中表“完成”形式的分布情况 | 第41页 |
| ·余论 | 第41-42页 |
| 附注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 | 第46-48页 |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