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股东至上”理论的挑战 | 第6-8页 |
·小结 | 第8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安排 | 第8-12页 |
·公司治理的含义 | 第8-9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同模式 | 第9-12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评析 | 第12-18页 |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小结 | 第16-18页 |
2 理论背景 | 第18-26页 |
·企业的契约理论 | 第18-21页 |
·企业是一组显性契约的联结(a nexus of explicit contracts) | 第18-19页 |
·企业是一组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联结(a nexus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contracts) | 第19-21页 |
·企业所有权安排 | 第21-26页 |
·不同学派关于所有权安排的观点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3 从产权理论与资产专用性来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合理性 | 第26-32页 |
·利益相关者中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产权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资产专用性理论 | 第28-31页 |
·资产专用性的概念 | 第28-29页 |
·利益相关者拥有专用性资产是其拥有企业所有权的现实基础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4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 | 第32-34页 |
5 两类利益相关者评析 | 第34-38页 |
·“利益受保护者” | 第34页 |
·“参与治理者”共同治理企业 | 第34页 |
·“参与治理者”的所有权配置是一个动态谈判的过程 | 第34-38页 |
·制度环境 | 第35页 |
·谈判力 | 第35-38页 |
6 进一步的思考 | 第38-42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性 | 第38-41页 |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