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国民基础重构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引言第13-15页
上篇 国民基础之于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性第15-81页
 第一章 国民基础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第15-41页
  第一节 现代化及其相关概念辨析第15-19页
   一、现代化概念溯源第15-17页
   二、现代化的含义第17-19页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在逻辑第19-26页
   一、何谓法制现代化第19-21页
   二、法制现代化不是西方化第21-23页
   三、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法制现代化第23-26页
  第三节 国民基础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第26-32页
   一、法制现代化的国民基础的含义辨析第26-29页
   二、国民基础对于实现法制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第29-32页
  第四节 国民基础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第32-41页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32-34页
   二、国民基础建设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关键第34-37页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日益定型的路径选择使得国民基础重要性日益凸现第37-41页
 第二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考察及反思第41-62页
  第一节 清末刑事诉讼制度的革新与实践第41-48页
   一、理念创新第42页
   二、制度建构第42-46页
   三、清末变革实践之评议第46-48页
  第二节 形式的不断完备与价值理念的萎缩——南京临时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第48-54页
   一、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确立与发展第48-50页
   二、制度实践第50-53页
   三、民国时期刑事诉讼变革之评议第53-54页
  第三节 建国后至1979年新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第54-59页
   一、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来源第55页
   二、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及初步发展第55-57页
   三、建国后至1979年刑事诉讼制度之评议第57-59页
  第四节 国民基础的缺失是中国法制现代化最严重的阻碍第59-62页
 第三章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现状及其国民基础审视第62-81页
  第一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第62-67页
   一、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第62-64页
   二、刑事诉讼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独立价值第64-67页
   三、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能够有力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第67页
  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现状第67-71页
   一、程序法的独立价值和程序正义观念深入人心第68-69页
   二、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进程加快第69-70页
   三、当前面临的问题第70-71页
  第三节 国民基础是制约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瓶颈第71-81页
   一、我们前进的起点——刘涌案: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博弈第72-73页
   二、刑讯逼供屡禁不止与调解制度的新生——传统与现代的博弈第73-75页
   三、“辩诉交易”第一案——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博弈第75-77页
   四、舆论杀人——司法独立与“民意”的博弈第77-78页
   五、立法与普法——国家与社会的博弈第78-79页
   六、本文的基本立场第79-81页
下篇 国民基础重构的实现路径第81-138页
 第四章 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国民基础重构的精神支柱第81-93页
  第一节 国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仰赖是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的应有之意第81-85页
   一、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与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第82-84页
   二、国民价值认同和精神仰赖对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意义第84-85页
  第二节 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的现实基础第85-89页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传承不能割断第85-87页
   二、西方法律文明成果的积极借鉴必不可少第87-89页
  第三节 创新刑事诉讼法律文化的目标选择第89-93页
 第五章 改革法律教育:国民基础重构的基本前提第93-115页
  第一节 法律教育在国民基础重构中的重要意义第93-101页
   一、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第93-96页
   二、中国法律教育的性质及其历史任务第96-99页
   三、法律教育是刷新法律文化,巩固我国法制现代化国民基础的重要途径第99-101页
  第二节 中国法学教育和在职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第101-110页
   一、法学教育和在职法律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01-105页
   二、改革我国法学教育和在职法律教育的主要对策第105-110页
  第三节 完善普法教育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第110-115页
 第六章 树立司法公信力:国民基础重构的核心动力第115-138页
  第一节 司法信任的内涵与功能第115-120页
   一、关于信任的学说第115-117页
   二、司法信任的含义和功能第117-118页
   三、司法信任的生成条件第118-120页
  第二节 司法独立:中国司法公信力生成的体制保障第120-123页
  第三节 建设为民的、便民的司法制度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基础第123-131页
   一、以对权利的保护为逻辑基点完善现有刑事司法制度第124-127页
   二、完善公民法律参与的有关制度,推动法治秩序的形成与发展第127-131页
  第四节 法律职业共同体: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基本需要第131-138页
   一、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基本需要第132-133页
   二、我国法律职业群体的现状分析第133-135页
   三、加强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几点设想第135-138页
结语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后记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
下一篇:刑事不起诉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