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对酵解的调控 | 第14-15页 |
·糖酵解关键酶对酵解的调控 | 第15-18页 |
·能量代谢对酵解途径的调控 | 第18-19页 |
·胞内NADH 再生对酵解途径的调控 | 第19-21页 |
·产物抑制对提高目标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6页 |
·Torulopsis glabrata 发酵生产丙酮酸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论文撰写说明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第二章 抑制光滑球拟酵母氧化磷酸化途径提高酵解速度 | 第32-52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结果 | 第35-44页 |
·外源抑制剂降低电子传递链对T. glabrata 能量代谢和酵解的影响 | 第35-38页 |
·F0F1-ATPase活性降低突变株的获得 | 第38-39页 |
·降低F0F1-ATPase活性对T. glabrata能量代谢和酵解的影响 | 第39-43页 |
·ATP 水平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胞内ATP 水平和糖酵解流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调节ATP 合成途径对糖解途径的影响 | 第45-46页 |
·胞内ATP 水平与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关系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三章 改变NADH 氧化途径加速葡萄糖消耗 | 第52-70页 |
·前言 | 第52-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结果 | 第56-64页 |
·烟酸对糖酵解速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改变NADH 氧化途径加速葡萄糖消耗 | 第57-60页 |
·低溶氧下提高ADH 活性加速葡萄糖消耗 | 第60-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第四章 低能荷水平下加强葡萄糖磷酸化提高糖酵解速度 | 第70-82页 |
·前言 | 第70-7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1-72页 |
·结果 | 第72-78页 |
·己糖激酶抑制剂对葡萄糖磷酸化及酵解的影响 | 第72-73页 |
·镁离子加强光滑球拟酵母葡萄糖磷酸化 | 第73-75页 |
·己糖激酶活性提高菌株的选育 | 第75-76页 |
·2-脱氧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76-77页 |
·突变株DGR09、DN11 与菌株CCTCC M202019、N07 葡萄糖代谢比较 | 第77-78页 |
·不同菌株在生长状态和休止状态下葡萄糖消耗速度的比较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第五章 提高光滑球拟酵母耐受氯化钠能力加强丙酮酸生产 | 第82-91页 |
·前言 | 第8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2-83页 |
·结果 | 第83-88页 |
·氯化钠、山梨醇浓度对T. glabrata 生长及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 第83-84页 |
·连续培养筛选耐高渗突变株 | 第84-85页 |
·氯化钠浓度对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的影响 | 第85-86页 |
·高葡萄糖浓度对突变株与出发菌株发酵生产丙酮酸的比较 | 第86-88页 |
·讨论 | 第88-89页 |
·小结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第六章 利用基因组重排技术提高丙酮酸产量和生产强度 | 第91-102页 |
·前言 | 第91-9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2-95页 |
·结果 | 第95-99页 |
·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条件的选择 | 第95-96页 |
·基因组改组(Genome shuffling) | 第96-98页 |
·F3-28 发酵生产丙酮酸的过程曲线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与博士学位相关的期刊论文 | 第104-105页 |
致 谢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