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9-11页 |
第2章 国内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 第11-12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过程模式 | 第13-14页 |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页 |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第3章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 第16-27页 |
·量表的编制 | 第17-18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 | 第17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编制 | 第17-18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 | 第18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结构 | 第18-23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情况 | 第23-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27-44页 |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研究 | 第28-35页 |
·性别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28-29页 |
·年龄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教龄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0页 |
·学历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0-31页 |
·专业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职称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2-33页 |
·收入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3-34页 |
·学时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4-35页 |
·婚姻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差异比较 | 第35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形成路径探索 | 第35-43页 |
·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影响因素与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模型 | 第37-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行为研究相关问卷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