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零 引言 | 第6-12页 |
0 关于比较 | 第6-12页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6-7页 |
·相关研究的回顾和分析 | 第7-10页 |
·汉语比较范畴的提出 | 第7页 |
·典型比较句的研究 | 第7-8页 |
·不及范畴比较句的研究 | 第8-10页 |
·不如句研究 | 第8页 |
·没有句研究 | 第8页 |
·不比句研究 | 第8-9页 |
·不及比较范畴内句式的比较研究和相关句式的比较 | 第9-10页 |
·小结 | 第10页 |
·本文的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不及范畴比较句内部构件考察 | 第12-37页 |
·不及范畴比较句的构成要素 | 第12-15页 |
·比较的对象 | 第12-13页 |
·比较的内容 | 第13页 |
·比较的结果 | 第13-14页 |
·比较的标记 | 第14页 |
·不及比较句句法形式的灵活性 | 第14-15页 |
·不及范畴比较句的比较点考察 | 第15-23页 |
·比较点的含义及其位置 | 第15-16页 |
·比较点隐去的机制 | 第16-23页 |
·句子本身信息的语义蕴涵与比较点的隐去 | 第17-21页 |
·比较结果的信息度与比较点的隐去 | 第17-20页 |
·比较项属性的显著度与比较点的隐去 | 第20-21页 |
·上下文语境与比较点的隐去 | 第21-22页 |
·社会语境与比较点的隐去 | 第22页 |
·人的认知与比较点的隐去 | 第22-23页 |
·结语 | 第23页 |
·不及范畴比较句比较结果项考察 | 第23-37页 |
·形容词性成分充当比较结果项 | 第24-28页 |
·句式语义对形容词性成分充当比较结果项的语义限制 | 第24-27页 |
·形容词性成分充当比较结果项R的主要句法表现形式 | 第27-28页 |
·动词性成分充当比较结果项 | 第28-32页 |
·句式语义对动词性结果项R的语义要求 | 第28页 |
·特殊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充当结果项R | 第28-31页 |
·一般动词充当比较结果项的实现途径 | 第31-32页 |
·名词性成分充当结果项R | 第32-33页 |
·与胜过次范畴比较句主要是比字句结果项R的比较考察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章 “不如”句和“没有”句的差异分析 | 第37-51页 |
·两种句式在句法分析 | 第37-42页 |
·“不如”句句法特点 | 第37-39页 |
·“没有”句句法特点 | 第39-41页 |
·两种比较句句法上的差异比较 | 第41-42页 |
·两种比较句的语义的比较 | 第42-47页 |
·“不如”句 | 第42-45页 |
·“不如”句的基本语义 | 第42-43页 |
·“不如”句的语义类型 | 第43-45页 |
·“没有”句 | 第45-46页 |
·“没有”句的基本语义 | 第45页 |
·“没有”句的语义类型 | 第45-46页 |
·两种比较句的语义差异比较 | 第46-47页 |
·两种句式语用差异比较 | 第47-51页 |
·差异程度大小比较 | 第47-48页 |
·主观性差异比较 | 第48-51页 |
第三章 两种不及比较句式的来源考察 | 第51-63页 |
·“不如”句的来源 | 第51-58页 |
·“如”的词义的演化轨迹 | 第51-52页 |
·“不如”句的历史发展 | 第52-58页 |
·“没有”句的来源 | 第58-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