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构造地质学论文--构造运动论文

龙门山中段清平飞来峰的厘定及形成演化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论文选题依据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第9-12页
     ·关于飞来峰相关构造第9-10页
     ·关于龙门山构造的研究第10-12页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2-13页
   ·主要难点及创新点第13-14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论文提交成果第15-16页
第2章 飞来峰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第16-29页
   ·大地构造部位第16-17页
   ·岩石地层第17-25页
     ·九顶山小区地层第18-20页
     ·异地飞来峰地层第20-22页
     ·原地(宝兴-龙门山中段)区分布地层第22-24页
     ·川西前陆盆地地层第24-25页
   ·龙门山区域构造格局第25页
     ·龙门山构造带第25页
     ·川西前陆盆地第25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第25页
   ·龙门山及邻区构造演化第25-29页
     ·元古代古岛孤与其后的伸展作用(Pt)第26页
     ·稳定大陆边缘的发展(Z—T2)第26页
     ·褶断隆升及前陆逆冲(T2—T3)第26页
     ·推覆构造形成(J/T3x)第26-27页
     ·脉动式抬升、川西盆地转型(J—E)第27页
     ·推覆、滑覆与走滑(E—Q)第27-29页
第3章 清平飞来峰的厘定第29-46页
   ·关于飞来峰的讨论第29-31页
   ·清平飞来峰的厘定第31-39页
     ·几何形态特征第31-36页
     ·清平飞来峰与准原地系统组成的差异第36-38页
     ·清平飞来峰与准原地系统在构造上的差异性第38-39页
   ·清平飞来峰的划分第39-46页
     ·清平飞来峰的划分原则第39页
     ·清平飞来峰的划分第39-42页
     ·准原地系统特征第42-44页
     ·滑动面特征第44-46页
第4章 清平飞来峰的特征及对比研究第46-72页
   ·飞来峰成因类型第46-52页
     ·类型划分第46-49页
     ·推来峰与滑来峰的鉴别第49-52页
   ·清平飞来峰的构造特征第52-69页
     ·龙王庙—白云山飞来峰(Ⅰ层)第52-58页
     ·盐井沟-水晶沟飞来峰(Ⅱ层)第58-60页
     ·顶子崖-罗元坪飞来峰(Ⅲ层)第60-65页
     ·燕儿岩-金溪沟飞来峰(Ⅳ层)第65-68页
     ·二郎庙飞来峰(Ⅴ层)第68-69页
   ·飞来峰对比分析第69-71页
     ·各个块体均被断层围限,上下叠置第69页
       ·各峰体内地层特征第69页
     ·构造变形特征第69-70页
       ·单个峰体内的变形特征对比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清平飞来峰的形成与演化第72-82页
   ·关于龙门山飞来峰带的讨论第72-75页
     ·关于龙门山飞来峰带第72-74页
     ·关于龙门山飞来峰根带的讨论第74-75页
     ·飞来峰带的形成时间第75页
   ·清平飞来峰形成与演化第75-82页
     ·相关问题探讨第75-77页
     ·研究区构造演化第77-79页
     ·清平飞来峰的演化第79-82页
结论第82-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图版说明第89-90页
图版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浙江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政府就业对策
下一篇:安徽铜黄高速公路A匝道高边坡岩体变形问题及支护措施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