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 | 第9-23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设置 | 第9-14页 |
一、股份制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9-12页 |
二、股权按所有制设置 | 第12-13页 |
三、股权分置设置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 | 第14-21页 |
一、股权结构复杂 | 第15页 |
二、“一股独大” | 第15-17页 |
三、市场分割积重难返 | 第17-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特殊股权结构影响分析 | 第23-36页 |
第一节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经营绩效的影响 | 第23-31页 |
一、国外股权集中度结构与经营绩效的一般性理论描述与实证分析 | 第23-25页 |
二、我国股权集中度结构与经营绩效理论和实证研究 | 第25-26页 |
三、股权所有制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的一般理论性描述 | 第26-28页 |
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分析 | 第28-30页 |
五、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特殊股权结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31-35页 |
一、股票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丧失,资本市场完全异化成了“圈钱”的场所 | 第31-32页 |
二、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丧失,使得中国股票市场变成了一个风险极大的投机市场 | 第32-33页 |
三、中小投资者利益严重受损,市场信心已跌落到崩溃边缘 | 第33-34页 |
四、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萎缩,使得这一制度最初设计者所希望的最基本功能也在丧失 | 第34页 |
五、资本市场丧失弹性空间,各项市场化改革措施失灵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历史上对股权结构的人为修正与调整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国有股流通早期探索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国有股减持试点(1999)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以补充社保基金为名的减持国有股(2001)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股权分置改革 | 第42-55页 |
第一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背景 | 第42-45页 |
一、股权分置改革概念的提出 | 第42页 |
二、从“减持”到“全流通”、“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 第42-43页 |
三、“股权分置改革”与“减持”、“全流通”的区别 | 第43-44页 |
四、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 第44-45页 |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原则 | 第45-48页 |
一、市场化原则 | 第45-46页 |
二、稳定性原则 | 第46页 |
三、保护投资者权益原则 | 第46-48页 |
第三节 股权分置的路径选择 | 第48-50页 |
第四节 股权分置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法律救济 | 第50-55页 |
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 | 第51-52页 |
二、股权分置分置改革中的法律救济 | 第52-55页 |
结语和建议 | 第55-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声明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