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钻井工程论文--洗井、固井、完井、油层损害与预防论文--油气层损害与预防论文

碳酸盐岩气藏损害描述及应用研究

Ⅰ 摘要第1-10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研究的内容及主要工作量第14-15页
 1.4 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第15-18页
2 碳酸盐岩气藏地质特征描述第18-31页
 2.1 区域地质概况第18-20页
 2.2 气藏岩石学特征第20-21页
 2.3 储层物性第21-24页
 2.4 孔喉类型第24-25页
  2.4.1 孔隙类型第24-25页
  2.4.2 喉道类型第25页
 2.5 孔隙结构第25-30页
 2.6 储层敏感性矿物第30-31页
3 碳酸盐岩气层水相圈闭第31-43页
 3.1 超低含水饱和度现象第31页
 3.2 超低含水饱和度的形成第31-33页
 3.3 水相圈闭概念及其损害机理第33-35页
 3.4 水相圈闭损害的影响因素第35-36页
 3.5 水相圈闭损害造成的严重后果第36页
 3.6 碳酸盐岩毛管自吸作用第36-43页
  3.6.1 毛管自吸机理第37-38页
  3.6.2 毛管自吸实验第38-41页
  3.6.3 毛管自吸在致密气藏作业过程中可能引起的问题及其对策第41-43页
4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敏感性第43-67页
 4.1 实验岩心和流体第43页
 4.2 储层速敏性评价第43-48页
  4.2.1 实验结果第43-45页
  4.2.2 损害机理分析及讨论第45-48页
 4.3 储层水敏性评价第48-51页
  4.3.1 实验结果第48-50页
  4.3.2 损害机理分析第50-51页
 4.4 储层盐敏性评价第51-57页
  4.4.1 实验结果第52-55页
  4.4.2 损害机理分析及讨论第55-57页
 4.5 储层碱敏性评价第57-64页
  4.5.1 实验结果第57-60页
  4.5.2 损害机理分析第60-64页
 4.6 工作液损害评价第64-67页
  4.6.1 钻井液处理剂损害评价第64-65页
  4.6.2 射孔液损害评价第65-67页
5 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第67-79页
 5.1 实验方法及评价标准第67页
 5.2 基块的应力敏感性第67-71页
  5.2.1 实验结果第68-70页
  5.2.2 敏感机理分析第70-71页
 5.3 裂缝的应力敏感性第71-74页
 5.4 孔隙类型对应力敏感行为的影响第74-76页
  5.4.1 渗透率变化特性第75页
  5.4.2 敏感机理分析第75-76页
 5.5 致密碳酸盐岩与致密砂岩应力敏感性第76-79页
6 含硫气藏及硫沉积第79-88页
 6.1 硫化氢的形成机制第79-80页
 6.2 含硫气藏储层矿物界面性质探讨第80-83页
  6.2.1 硫化钙形成机理第80-82页
  6.2.2 硫化钙矿物的产状第82-83页
 6.3 含硫气藏储保技术的几点思考第83页
 6.4 硫沉积第83-88页
  6.4.1 硫沉积机理第84-85页
  6.4.2 原油中硫沉积损害实验第85-86页
  6.4.3 气藏硫沉积损害影响因素的探讨第86-88页
7 碳酸盐岩气藏保护技术及应用研究第88-99页
 7.1 屏蔽技术暂堵原理第88-89页
 7.2 应用屏蔽暂堵技术的必要性第89-90页
 7.3 保护储层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实验研究第90-99页
  7.3.1 原钻井液暂堵效果评价第90-94页
  7.3.2 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实验评价第94-96页
  7.3.4 保护储层技术现场应用第96-99页
8 结论及建议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附图版第108-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传力机理分析
下一篇:大型建筑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