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重申明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拱坝设计理论的发展概况及其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 ·拱坝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拱坝的结构特点 | 第12页 |
|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现状 | 第12-19页 |
| ·拱粱分载法 | 第13-15页 |
| ·有限元法 | 第15-17页 |
| ·模型试验 | 第17页 |
| ·其它方法 | 第17-19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有限单元法 | 第20-35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 ·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原理 | 第24-28页 |
| ·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基本公式 | 第24-25页 |
| ·弹塑性矩阵的推导 | 第25-28页 |
| ·有限元计算网格精度的选择 | 第28-32页 |
| ·网格误差估计 | 第29-30页 |
| ·自适应有限元网格尺寸估计 | 第30-31页 |
| ·有限元计算网格精度选择 | 第31-32页 |
| ·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单元类型 | 第32-33页 |
| ·有限元仿真分析的单元划分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复杂结构的拱坝仿真分析 | 第35-46页 |
| ·概述 | 第35页 |
| ·分析软件简介 | 第35-36页 |
| ·工程概况 | 第36页 |
| ·计算模型 | 第36-41页 |
| ·计算范围的选取 | 第37页 |
| ·计算网格 | 第37-41页 |
| ·仿真计算 | 第41-45页 |
| ·坝基初始地应力的模拟 | 第42页 |
| ·坝体浇筑与封拱灌浆模拟 | 第42-43页 |
| ·温度荷载的施加 | 第43-44页 |
| ·计算荷载及计算参数 | 第44-45页 |
| ·仿真方案 | 第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峡口拱坝坝体结构应力仿真结果分析 | 第46-58页 |
| ·大坝简化的光面坝模型的仿真计算成果 | 第46-48页 |
| ·大坝简化的光面坝模型的变形状态 | 第46页 |
| ·大坝简化的光面坝模型的应力状态 | 第46-48页 |
| ·大坝实体模型仿真计算结果 | 第48-54页 |
| ·实体模型右孔支墩方案选择 | 第48-51页 |
| ·右孔支壤采用不同方案对整体应力、变形的影响 | 第39-49页 |
| ·右也支墩采用不同方案对局部变形、应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方案的选择 | 第50-51页 |
| ·实体模型的变形分析 | 第51页 |
| ·实体模型的应力分析 | 第51-54页 |
| ·大坝简化的光面坝模型与大坝选定方案的实体模型的比较 | 第54-55页 |
| ·参数敏感性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 ·滑雪道与坝的接缝分析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复杂结构拱坝的整体安全度研究 | 第58-65页 |
| ·概述 | 第58页 |
| ·整体安全度研究方法 | 第58-60页 |
| ·强度储备系数法 | 第58-59页 |
| ·超载法 | 第59-60页 |
| ·整体安全度研究现状 | 第60-61页 |
| ·整体稳定安全度判断依据 | 第61-62页 |
| ·复杂结构峡口拱坝不同仿真方案的整体安全度 | 第62-64页 |
| ·仿真计算 | 第62页 |
| ·实体模型与简化的光面坝模型渐进破坏过程和失稳模式 | 第62-63页 |
| ·实体模型与简化的光面坝模型极限承载能力和稳定安全度比较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附图 | 第67-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附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