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智能模板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基于智能模板的空间整体结构分析方法 | 第9-12页 |
·CAD/CAE/CAM的技术研究状况和前景 | 第9-11页 |
·智能模板的提出和应用 | 第11-12页 |
·结构空间整体分析的研究状况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基于ANSYS与APDL的CAE技术 | 第14-20页 |
·有限元法及ANSYS | 第14-17页 |
·基于APDL的二次开发的方法及接口 | 第17-19页 |
·APDL开发环境 | 第17-18页 |
·APDL开发的方法 | 第18页 |
·APDL开发的调用 | 第18-19页 |
·CAE层面的智能模板方法 | 第19-20页 |
第3章 基于Pro/ENGINEER的技术研究 | 第20-25页 |
·Pro/ENGINEER的简介和应用 | 第20-23页 |
·Pro/ENGINEER中模块的Pro/Detail | 第21-22页 |
·Pro/ENGINEER中模块的Pro/Toolkit | 第22-23页 |
·基于Pro/Detail的工程图和整体结构三维模型之间的联系 | 第23页 |
·Pro/Toolkit的开发方法 | 第23-24页 |
·Pro/Toolkit接口 | 第23-24页 |
·Pro/Toolkit开发环境 | 第24页 |
·Pro/Toolkit开发方法 | 第24页 |
·CAD层面的智能模板方法 | 第24-25页 |
第4章 基于Pro/ENGINEER的CAM技术研究 | 第25-31页 |
·Pro/NC及其加工过程 | 第25-28页 |
·Pro/ENGINEER环境下NC加工中的几种方法 | 第28页 |
·Pro/NCPOST及其后置处理的方法 | 第28-29页 |
·基于智能模板环境下的CAD/CAE/CAM | 第29-31页 |
第5章 Pro/E和ANSYS环境下的参数化技术 | 第31-36页 |
·参数化技术及其分类 | 第31-33页 |
·直接参数化技术 | 第31-32页 |
·非直接参数化技术 | 第32-33页 |
·参数化技术在智能模板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基于参数化技术进行APDL语言编写 | 第33-34页 |
·基于参数化技术进行Pro/ENGINEER建模及工程图的创建 | 第34-36页 |
第6章 智能模板环境下的空间整体结构分析的关键技术 | 第36-54页 |
·智能模板系统集成的语言工具和平台 | 第36-40页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 | 第36-37页 |
·开发与调试环境VC++6.0的介绍 | 第37-40页 |
·基于智能模板环境下的编程技术 | 第40-43页 |
·智能模板环境的实现 | 第40-41页 |
·智能模板环境下CAE有限元分析模块的加载 | 第41-42页 |
·智能模板环境下CAD参数化建模模块的加载 | 第42页 |
·智能模板环境下实现二维工程图展示 | 第42页 |
·智能模板环境下实现CAM虚拟数控加工 | 第42-43页 |
·Pro/Toolkit中的C++语言及实现 | 第43-51页 |
·对象与动作 | 第43-44页 |
·对象句柄 | 第44-45页 |
·开发中的Pro/Toolkit的函数原型和函数的返回值 | 第45-48页 |
·编译和连接设置 | 第48-51页 |
·智能模板环境下的Pro/ENGINEER建模 | 第51页 |
·参数的传递与提取 | 第51页 |
·参数修改及模型重建 | 第51页 |
·基于VC平台的C++与APDL的嵌套结构 | 第51-54页 |
·提取输入对话框中的参数 | 第51页 |
·C++与APDL相互嵌套及APDL语言的生成 | 第51-53页 |
·关于APDL语言的类型、名称及路径的设置方法 | 第53页 |
·对话框界面自动启动ANSYS程序 | 第53页 |
·在ANSYS环境下自动加载toolbar按钮 | 第53-54页 |
第7章 空间整体结构分析与应用 | 第54-61页 |
·实例应用的描述 | 第54页 |
·智能模板环境下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参数的参数化实现 | 第54-61页 |
·集装箱轮胎龙门起重机门架结构特征的确定 | 第54-55页 |
·主要参数的确定 | 第55-56页 |
·相关程序的构建与实现 | 第56-61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2页 |
·研究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