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北京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第一节 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一、国外对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国内对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 | 第16-20页 |
三、对国内外财政支农问题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四节 需要事先明确的几个问题 | 第23-24页 |
一、关于"财政支农"概念的说明 | 第23-24页 |
二、关于"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预算"的说明 | 第24页 |
第五节 主要观点及结论 | 第24-25页 |
第六节 创新性成果和不足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农业基本理论 | 第26-65页 |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及发展阶段 | 第26-30页 |
一、农业的概念 | 第26-27页 |
二、农业发展阶段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农业的特征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农业要素 | 第32-42页 |
一、农业自然要素 | 第33-36页 |
二、农业增长要素 | 第36-42页 |
第四节 农业的功能及其变迁 | 第42-45页 |
一、农业的多功能性 | 第42-44页 |
二、人类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 第44-45页 |
三、农业功能的演变 | 第45页 |
第五节 农业产业结构 | 第45-62页 |
一、产业类别划分方法 | 第45-49页 |
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农业 | 第49-55页 |
三、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 第55-62页 |
第六节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之路 | 第62-65页 |
一、我国农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 | 第62-63页 |
二、我国农业必须走环境友好型的道路 | 第63页 |
三、我国必须着眼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 第63-65页 |
第三章 财政支农理论 | 第65-137页 |
第一节 构建跨学科、多角度的财政问题分析框架 | 第65-69页 |
一、构建跨学科、多角度的财政问题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 第65-66页 |
二、各个学科对财政问题的研究成果 | 第66-69页 |
三、构架跨学科、多角度的财政问题研究框架 | 第69页 |
第二节 财政介入农业领域的理论基础 | 第69-78页 |
一、农业的市场属性 | 第70-72页 |
二、农业的政府属性 | 第72-77页 |
三、财政支持农业的事权 | 第77-78页 |
第三节 财政支农体制论 | 第78-96页 |
一、财政体制 | 第78-92页 |
二、财政支农体制 | 第92-96页 |
第四节 财政支农政策论 | 第96-110页 |
一、财政政策 | 第96-106页 |
二、财政支农政策 | 第106-110页 |
第五节 财政支农预算论 | 第110-121页 |
一、财政预算 | 第110-120页 |
二、财政支农预算 | 第120-121页 |
第六节 财政支农支出论 | 第121-137页 |
一、财政支出 | 第121-127页 |
二、财政支农支出 | 第127-137页 |
第四章 北京财政支农实践分析 | 第137-173页 |
第一节 北京市财政支农领域的变迁 | 第137-141页 |
一、北京财政支持农业的领域 | 第137-138页 |
二、北京财政支持水利的领域 | 第138-140页 |
三、北京财政支持林业的领域 | 第140-141页 |
四、北京市财政支农领域的评析 | 第141页 |
第二节 北京市财政支农体制变迁 | 第141-152页 |
一、北京财政管理体制变迁考察 | 第141-145页 |
二、北京市农业财政机构变迁 | 第145-146页 |
三、北京市农业主管机构变迁 | 第146-149页 |
四、北京市财政支农体制的现状 | 第149-152页 |
第三节 北京市财政支农政策过程 | 第152-156页 |
一、北京财政支农政策议程 | 第152-153页 |
二、北京财政支农政策方案的制定 | 第153-154页 |
三、北京财政支农政策方案的审批 | 第154页 |
四、北京财政支农政策的执行 | 第154-155页 |
五、北京市财政支农政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 第155-156页 |
第四节 北京市财政支农预算 | 第156-162页 |
一、北京市财政支农预算的特点 | 第156-158页 |
二、北京市财政支农预算过程 | 第158-160页 |
三、北京支农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0-162页 |
第五节 北京市财政支农支出分析 | 第162-173页 |
一、北京市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分析 | 第162-166页 |
二、北京市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 | 第166-169页 |
三、北京市财政支农支出效益分析 | 第169-173页 |
第五章 北京市农业发展展望和财政支农机制改革建议 | 第173-188页 |
第一节 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的北京农业发展趋势展望 | 第173-177页 |
一、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 | 第173-174页 |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 | 第174-175页 |
三、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 | 第175-176页 |
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 第176页 |
五、发挥资本科技优势,加强农业区域协作 | 第176-177页 |
六、提高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 第177页 |
第二节 北京财政支农机制改革建议 | 第177-188页 |
一、北京市财政支农机制改革的总体设想 | 第178-179页 |
二、进一步完善北京市财政支农体制 | 第179-181页 |
三、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机制 | 第181-183页 |
四、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预算机制 | 第183-185页 |
五、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支出管理机制 | 第185-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5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195-196页 |
后记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