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 第14-2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第24-27页 |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理论分析 | 第27-61页 |
第一节 人性理论假说 | 第27-40页 |
一、人性理性维度的界定 | 第28页 |
二、人性理性维度视角下人性假设的发展 | 第28-33页 |
三、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的人性假设:税收行为的有限理性 | 第33-40页 |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分析 | 第40-55页 |
一、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的变迁与发展 | 第40-46页 |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 | 第46-55页 |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0页 |
一、外在约束条件的一般分析 | 第55-57页 |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现实约束条件分析 | 第57-6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国外个人所得改革趋势及实践 | 第61-79页 |
第一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改革趋势 | 第61-65页 |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税制改革的大背景 | 第61-62页 |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趋势 | 第62-65页 |
三、简要评析 | 第65页 |
第二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典型实践 | 第65-70页 |
一、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简介 | 第66-67页 |
二、单一所得税的兴起和实践 | 第67-69页 |
三、二元税制在北欧国家的推行 | 第69-70页 |
第三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原因分析 | 第70-74页 |
一、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出现趋同趋势 | 第70-71页 |
二、单一税为什么被一些国家采纳而被一些国家抛弃 | 第71-73页 |
三、北欧国家为什么采用二元所得税方案 | 第73-74页 |
第四节 国外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 第74-76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考虑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 | 第74页 |
二、单一税改革方案的启示 | 第74-75页 |
三、二元所得税改革的启示 | 第75-76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四章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整体性分析 | 第79-103页 |
第一节 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 | 第79-84页 |
一、改革措施的单一性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成长与发展 | 第79-80页 |
二、分类课税模式的制度设计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 第80-81页 |
三、具体税制要素的改革未能随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 第81-83页 |
四、现行征管制度制约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转换 | 第83-84页 |
第二节 税制结构优化视角下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 第84-90页 |
一、个人所得税与税制结构变化 | 第84-86页 |
二、对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启示 | 第86-90页 |
第三节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90-93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90-91页 |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原则 | 第91-93页 |
第四节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取向 | 第93-101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几个"矛盾式"命题 | 第94-98页 |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取向 | 第98-10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中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混合型模式的选择 | 第103-129页 |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理论框架及解释 | 第103-111页 |
一、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分析 | 第103-109页 |
二、本文的解释:课税模式的偏离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演进及剖析 | 第111-120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课税制度的演进 | 第111-114页 |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剖析 | 第114-120页 |
第三节 中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具体方案的选择 | 第120-126页 |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之争 | 第120-122页 |
二、综合与分类混合型课税模式设计的不同方案 | 第122-125页 |
三、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税模式改革的合理取向 | 第125-12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第六章 综合与分类课税模式税制要素设计 | 第129-175页 |
第一节 纳税人 | 第129-134页 |
一、现行制度的有关规定 | 第129-130页 |
二、明确几个概念 | 第130-132页 |
三、本文的界定 | 第132-134页 |
第二节 征税范围 | 第134-150页 |
一、"个人应税所得"的理论界定 | 第135-140页 |
二、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存在的问题 | 第140-142页 |
三、征收范围:本文的界定 | 第142-150页 |
第三节 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 | 第150-161页 |
一、费用扣除的理论界定 | 第150-153页 |
二、中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税模式下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 | 第153-161页 |
第四节 税率 | 第161-174页 |
一、税率设计的理论分析 | 第161-166页 |
二、综合与分类课税模式下税率的设计 | 第166-17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七章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课税模式管理 | 第175-195页 |
第一节 申报单位的确定 | 第175-180页 |
一、申报单位的选择:理论与实践视角 | 第175-178页 |
二、本文观点:以个人为申报单位 | 第178-180页 |
第二节 课税方式的选择 | 第180-188页 |
一、源泉扣缴的制度设计 | 第181-184页 |
二、自行申报的制度设计 | 第184-188页 |
第三节 征纳流程设计 | 第188-194页 |
一、征纳流程设计的原则 | 第189-190页 |
二、征纳流程设计的前提:个人所得税的管理权 | 第190-192页 |
三、征纳流程的具体设计 | 第192-19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94-195页 |
第八章 综合与分类课税模式配套制度和措施 | 第195-219页 |
第一节 建立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平台 | 第195-197页 |
一、以地方税务局为中心的平台 | 第196-197页 |
二、以国家税务局为中心的平台 | 第197页 |
第二节 建立有效的收入监控制度 | 第197-204页 |
一、建立全新的纳税人编码制度 | 第198-199页 |
二、完善储蓄存款实名制制度 | 第199-201页 |
三、创新个人现金管理制度 | 第201-202页 |
四、分层次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度 | 第202-204页 |
第三节 构建税收协助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 第204-211页 |
一、现行税收征管实践中的"税收协助"剖析 | 第204-206页 |
二、税收协助制度的作用 | 第206-208页 |
三、完善税收协助,形成协调的涉税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 第208-211页 |
第四节 建立个人所得税稽核制度 | 第211-214页 |
一、建立个人所得税稽核程序 | 第211-212页 |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稽核方式 | 第212页 |
三、提高稽核绩效的保障:增强个人所得税法律的威慑作用 | 第212-214页 |
第五节 建立个人所得税援助机制 | 第214-218页 |
一、行政援助机制 | 第214-217页 |
二、人性化援助制度:免税 | 第217-218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218-219页 |
参考文献 | 第219-225页 |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大事记 | 第225-2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28-230页 |
后记 | 第230-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