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 | 第7-9页 |
·籽粒性状的改良方向 | 第9-10页 |
·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数量遗传学方法 | 第10-12页 |
·产量QTL定位研究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3-14页 |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田间设计 | 第13页 |
·性状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调查内容 | 第13页 |
·操作方法 | 第13-14页 |
·自然干燥后籽粒含水量的方差分析 | 第14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4-21页 |
·6世代均数分析与遗传方差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6世代均数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6世代遗传方差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 第16-21页 |
·基本假定与遗传模型 | 第16页 |
·世代联合似然函数和成分分布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IECM算法 | 第16-18页 |
·遗传模型的判定 | 第18页 |
·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 | 第18页 |
·适合性检验 | 第18-19页 |
·遗传参数估计 | 第19-21页 |
·一阶分布参数与一阶遗传参数的关系 | 第19-20页 |
·二阶遗传参数的估计 | 第20-21页 |
·Bayes后验概率与分离世代个体主基因型的归属 | 第21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1-39页 |
·6世代均数分析和遗传方差分析结果 | 第21-26页 |
·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 | 第26-39页 |
·籽粒长度的遗传 | 第26-30页 |
·籽粒比重的遗传 | 第30-32页 |
·HKWI的遗传 | 第32-35页 |
·出籽率的遗传 | 第35-39页 |
4 讨论 | 第39-45页 |
·4个籽粒性状遗传特性 | 第39-41页 |
·4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 | 第39页 |
·4个籽粒性状的基因效应及基因遗传率 | 第39-41页 |
·4个籽粒性状基因型间的不同遗传表现 | 第41页 |
·育种方案探讨 | 第41-43页 |
·自交系的选育与改良 | 第41-42页 |
·自交系的组配 | 第42-43页 |
·4个籽粒性状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创新 | 第43页 |
·遗传试验检测方法与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关系的探讨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Abstract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