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独创性声明第1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5-6页
致谢第6-7页
中文提要第7-8页
英文提要第8-9页
导论第9-18页
 一, 礼俗音乐的逻辑定位第9-12页
 二, 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概述第12-15页
  1, 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第12-13页
  2, 学科理论研究方面第13-14页
  3, 专题研究方面第14-15页
 三, 本文的研究步骤第15-16页
 四,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6-18页
第一章, 陕北礼俗的历史与现状第18-28页
 一, 陕北的地理与人文概观第18-19页
  1, 陕北的地理概念与特征第18页
  2, 陕北的社会历史与现状第18-19页
 二, 陕北礼俗的探源索流第19-28页
  1, “礼”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标志第19-22页
  2, “俗”是一般民众的文化模式第22-24页
  3, 礼俗是民间交往的规范程式第24-26页
  4, 陕北现代礼俗与中国古代礼仪之渊源第26-28页
第二章, 陕北礼俗与礼俗音乐的种类第28-54页
 一, 婚礼与婚礼音乐第28-32页
 二, 丧礼与丧礼音乐第32-37页
 三, 祭礼与祭礼音乐第37-43页
  1, 祈雨第37-40页
  2, 搬坟第40页
  3, 祭祖第40-41页
  4, 安土神第41-42页
  5, 保锁第42页
  6, 过关第42-43页
  7, 说书第43页
 四, 贺庆礼与贺庆礼音乐第43-51页
  1, 闹秧歌第44-49页
  2, 贺生辰寿诞第49页
  3, 贺人贵礼第49-50页
  4, 贺开市礼第50页
  5, 贺合龙口、暖窑之礼第50-51页
 五, 宾礼与宾礼音乐第51-54页
第三章 陕北礼俗音乐班社第54-72页
 一、 鼓乐班社的历史与现状第54-58页
 二、 鼓乐班社的类别与运作第58-64页
 三、 鼓乐班社的分布、收入与分配第64-68页
 四、 班社里的技艺传授与行话暗语第68-72页
第四章 陕北礼俗音乐的本体构成分析第72-110页
 一, 陕北礼俗音乐中的声乐第72-81页
  1, 小调第72-73页
  2, 酒歌第73页
  3, 祈雨歌第73-74页
  4, 说唱第74-80页
  5, 戏曲第80-81页
 二, 礼俗音乐中的器乐第81-110页
  1, 陕北礼俗音乐的乐器第81-85页
   (1) 唢呐第81-83页
   (2) 铜鼓第83-85页
   (3) 长号第85页
   (4) 其他乐器第85页
  2, 陕北鼓乐的曲牌分析第85-89页
  3, 陕北鼓乐的板式分析第89-100页
   (1) 板式类别第90-97页
   (2) 过鼓第97-99页
   (3) 套曲结构分析第99-100页
  4, 陕北鼓乐的双声曲调分析第100-105页
  5, 宫调分析第105-110页
第五章 陕北礼俗音乐的社会功能与学科意义第110-133页
 一, 陕北礼俗音乐的社会功能第110-114页
  1, 礼俗音乐聚众功能第110-111页
  2, 礼俗音乐的造势功能第111页
  3, 音乐的抚慰功能第111页
  4, 礼俗音乐的教化功能第111-113页
  5, 礼俗音乐的亲合功能第113页
  6, 礼俗音乐的巫术功能第113-114页
 二, 陕北礼俗音乐的音乐学意义第114-122页
  1, 音乐思维的多样性第114-115页
  2, 人的音乐性需要的多维性第115-120页
  3, 陕北礼俗音乐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演形式第120-121页
  4, 陕北礼俗音乐为异文化的音乐融合做出了积极的尝试第121-122页
 三, 陕北礼俗音乐的文化人类学意义第122-126页
  1, 保持民族性的意义第122-123页
  2, 认识民族性的意义第123-124页
  3, 陕北礼俗及其音乐在建设中国现代文明中的意义第124-126页
 四、 陕北礼俗的社会学价值与意义第126-133页
  1, 陕北礼俗在乡村社会学研究方面的意义第126-127页
  2, 陕北礼俗反映出的社会变迁的现实意义第127-130页
  3, 陕北礼俗体现的社会凝聚力的意义第130-133页
结论第133-138页
附录第138-162页
参考书目第162-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胆管癌组织Smad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及Ⅱ型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固定正畸患者龈沟液中sICAM-1含量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