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民事检察抗诉制度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性质和制度模型 | 第10-18页 |
(一) 我国的民事检察抗诉权的性质 | 第10-15页 |
1. 我国的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 | 第11-13页 |
2. 我国民事检察抗诉权的特殊性 | 第13-15页 |
(二) 我国现行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制度模型 | 第15-18页 |
1. 抗诉程序 | 第16-17页 |
2. 再审程序 | 第17-18页 |
二、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平衡 | 第18-29页 |
(一)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既判力 | 第18-20页 |
1. 既判力理论的根据 | 第18-19页 |
2. 既判力理论的非绝对性 | 第19-20页 |
3.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既判力理论的非矛盾性 | 第20页 |
(二)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审判独立 | 第20-24页 |
1. 审判独立概述 | 第20-21页 |
2. 审判独立和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内在统一 | 第21-22页 |
3. 审判独立和民事检察抗诉制度内在统一的实现 | 第22-24页 |
(三)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司法权威 | 第24-27页 |
1. 司法权威概述 | 第24-25页 |
2. 中国司法权威丧失的缘由 | 第25-27页 |
(四)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当事人主义 | 第27-29页 |
1. 当事人主义概述 | 第27-28页 |
2.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与当事人主义的冲突与平衡 | 第28-29页 |
三、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完善 | 第29-46页 |
(一)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完善必须坚持的原则 | 第30-32页 |
1. 监督立场公正原则 | 第30页 |
2. 审查公开原则 | 第30页 |
3. 讲究监督效率原则 | 第30-31页 |
4. 减少当事人讼累原则 | 第31页 |
5. 程序公正原则 | 第31-32页 |
(二) 完善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32-46页 |
1. 民事检察抗诉制度模式的完善 | 第32-36页 |
2. 当事人诉权程序保障的完善 | 第36-40页 |
3. 检察机关调查权的完善 | 第40-43页 |
4. 民事检察抗诉案件审级制度的完善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