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法定公证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房地产法定公证的基本原理 | 第12-21页 |
(一) 公证 | 第12-14页 |
1. 公证的沿革及界定 | 第12-13页 |
2. 公证的性质 | 第13-14页 |
(二) 房地产法定公证 | 第14-15页 |
(三) 房地产法定公证的价值 | 第15-21页 |
1. 贯彻公示公信原则 | 第15-17页 |
2. 保证房地产交易安全 | 第17-18页 |
3. 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 第18-21页 |
二、我国房地产公证制度现状 | 第21-34页 |
(一) 房地产登记制度的缺陷及原因 | 第22-23页 |
1. 登记机关缺乏公信力 | 第22页 |
2. 有关法规不统一 | 第22-23页 |
(二) 房地产法定公证的优势 | 第23-29页 |
1. 法定公证的制度价值 | 第23-26页 |
2. 法定公证的专业优势 | 第26-29页 |
(三) 反对观点及评述 | 第29-34页 |
1. 增加公证违背便民原则 | 第29-31页 |
2. 现有制度足以正确登记 | 第31-34页 |
三、境外的房地产公证制度及其启示 | 第34-41页 |
(一) 德国的制度模式 | 第34-36页 |
(二) 法国的制度模式 | 第36-38页 |
(三) 对中国的启示 | 第38-41页 |
四、完善我国房地产法定公证制度的思考 | 第41-52页 |
(一) 引入公证制度的价值导向 | 第41-44页 |
1. 必须为法定公证形式 | 第41-42页 |
2. 法定公证的基本思路 | 第42页 |
3. 法定公证的行为效力 | 第42-44页 |
(二) 法定公证制度的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1. 应符合制度经济学原理 | 第44-45页 |
2. 应体现便民和经济原则 | 第45页 |
(三) 法定公证制度的制度设计 | 第45-52页 |
1. 确立法定公证的法律地位 | 第45-47页 |
2. 以法定公证为程序要件 | 第47-48页 |
3. 以登记作为未公证的补正 | 第48页 |
4. 公证与登记的配合机制 | 第48-49页 |
5. 完善公证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6. 加强公证赔偿机制建设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