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10-13页 |
·国内外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 第14-15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的实际价值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课程体系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6-26页 |
·课程与课程体系 | 第16-17页 |
·课程的定义 | 第16页 |
·课程体系系统结构模式 | 第16-17页 |
·课程体系设计的三种经典学说 | 第17-19页 |
·教师中心说 | 第18页 |
·学生中心说 | 第18页 |
·学科中心说 | 第18-19页 |
·课程体系设计的几个重要概念 | 第19-26页 |
·培养目标 | 第19-20页 |
·课程结构 | 第20-21页 |
·课程内容 | 第21-22页 |
·课程类型 | 第22-23页 |
·课程实施 | 第23-24页 |
·课程组织 | 第24-26页 |
第3章 中国与日本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概述 | 第26-33页 |
·研究总体与研究样本 | 第26页 |
·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分析 | 第26-28页 |
·代表性的含义 | 第26页 |
·中国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南开大学 | 第26-27页 |
·日本立教大学和山口大学 | 第27-28页 |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8-33页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28-29页 |
·南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 第29-30页 |
·立教大学旅游学部(院系)旅游学科课程体系 | 第30-31页 |
·山口大学经济学部旅游政策学科课程体系 | 第31-33页 |
第4章 中国与日本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差异比较分析 | 第33-41页 |
·主要差异的比较分析 | 第33-35页 |
·课程体系设计中心的差异 | 第33页 |
·培养目标的差异 | 第33页 |
·课程结构的差异 | 第33-34页 |
·课程内容的差异 | 第34页 |
·课程实施与组织的差异 | 第34-35页 |
·差异形成的原因比较分析 | 第35-39页 |
·历史与社会文化因素 | 第35-36页 |
·教育体制因素 | 第36-37页 |
·旅游行业因素 | 第37-38页 |
·旅游教育发展程度不同 | 第38-39页 |
·差异产生的影响比较分析 | 第39-41页 |
·旅游教育的发展道路不同 | 第39页 |
·行业进入性不同 | 第39页 |
·学生的就业去向不同 | 第39-40页 |
·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不同 | 第40-41页 |
第5章 日本对我国的启示与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 第41-50页 |
·日本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启示 | 第41-44页 |
·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设置课程 | 第41-42页 |
·强调基础性、宽口径与实用性 | 第42页 |
·强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趋势 | 第42-43页 |
·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紧密相关 | 第43页 |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 第43-44页 |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 | 第44-50页 |
·分析我国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方向 | 第46-47页 |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相关对策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一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 | 第54-56页 |
附录二 南开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 | 第56-58页 |
附录三 立教大学旅游学部 | 第58-60页 |
附录四 山口大学经济学部旅游政策学科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