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序言 | 第10-18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五)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 一、学生事务的概念及工作使命 | 第18-21页 |
| (一) 学生事务的概念 | 第18-20页 |
| 1. 内涵 | 第18-19页 |
| 2. 外延 | 第19-20页 |
| (二) 学生事务工作的使命 | 第20-21页 |
|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演进历程 | 第21-25页 |
| (一) 史前阶段 | 第21页 |
| (二) 萌芽阶段 | 第21-22页 |
| (三) 形成阶段 | 第22-23页 |
| (四) 发展阶段 | 第23页 |
| (五) 多元扩展阶段 | 第23-24页 |
| (六) 突破与创新阶段 | 第24-25页 |
| 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 第27-32页 |
| (一) 招生 | 第27-28页 |
| (二) 新生入学指导 | 第28页 |
| (三) 住宿 | 第28-29页 |
| (四) 健康服务 | 第29-30页 |
| (五) 社团活动 | 第30-31页 |
| (六) 咨询 | 第31-32页 |
| (七) 就业指导 | 第32页 |
| 五、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组织和管理模式 | 第32-35页 |
| (一) 直接报告模式(Reporting To The CEO ) | 第32-33页 |
| (二) 间接报告模式(Reporting Through Another Institutional Officer) | 第33-34页 |
| (三) 双重报告模式(The Dual Reporting Relationship) | 第34页 |
| (四) 分散型组织结构模式(A Decent re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第34-35页 |
| 六、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及制度环境 | 第35-45页 |
| (一)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 第35-38页 |
| 1. 多样化 | 第35-36页 |
| 2. 民主化 | 第36页 |
| 3. 法治化 | 第36-37页 |
| 4. 市场化 | 第37页 |
| 5. 专业化 | 第37-38页 |
| (二) 影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 | 第38-45页 |
| 1. 政治环境 | 第38-39页 |
| 2. 经济环境 | 第39-40页 |
| 3. 法律环境 | 第40-42页 |
| 4. 文化环境 | 第42-44页 |
| 5. 宗教环境 | 第44-45页 |
| 七、思考和启示 | 第45-51页 |
| (一) 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上的差异 | 第45-47页 |
| (二) 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 | 第47-51页 |
| 1. 树立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的理念 | 第47-48页 |
| 2 .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研究, | 第48页 |
| 3. 培养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型人才 | 第48-49页 |
| 4. 解决学生事务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