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7页 |
·食品安全现状 | 第15页 |
·禽流感病毒的危害及检测现状 | 第15-21页 |
·禽流感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禽流感病理症状 | 第16页 |
·禽流感的流行现状 | 第16-18页 |
·禽流感诊断检验现状 | 第18-21页 |
·快速检测禽流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 第21-22页 |
·免疫分析 | 第22-25页 |
·抗原 | 第22页 |
·抗体 | 第22-23页 |
·抗原-抗体反应 | 第23页 |
·免疫分析的类型 | 第23-25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概述 | 第25-34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 | 第26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的分类 | 第26-29页 |
·抗原/抗体固定化方法 | 第29-31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 | 第31-33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第33-34页 |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 | 第34-35页 |
·用于微生物检测的研究 | 第34页 |
·用于毒素检测的研究 | 第34页 |
·用于农药、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 | 第34-35页 |
·用于环境污染物、重金属检测的研究 | 第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与创新 | 第35-37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3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35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5-37页 |
第2章 四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检验 | 第37-49页 |
·试验部分 | 第38-4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丝网印刷碳电极的设计与研制 | 第39-40页 |
·电极预处理 | 第40页 |
·酶电极的制备 | 第40页 |
·电极性能的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数据处理与绘图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多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的选择 | 第41页 |
·4-SPCE形态学表征 | 第41-42页 |
·4-SPCE的电流响应 | 第42页 |
·4-SPCE一致性分析 | 第42-43页 |
·酶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 | 第43-44页 |
·酶电极扫速与峰电流的关系 | 第44-45页 |
·条件优化 | 第45-46页 |
·酶电极的线性响应 | 第46-47页 |
·重现性、稳定性及准确性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禽流感病毒H5N1抗原一次性电流型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 第49-61页 |
·试验部分 | 第50-5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50-51页 |
·免疫电极的制备 | 第51页 |
·免疫反应 | 第51页 |
·检测方法 | 第51-52页 |
·数据处理与绘图 | 第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SPCE的筛选 | 第52页 |
·免疫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 | 第52-53页 |
·免疫电极扫速与峰电流的关系 | 第53-54页 |
·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54-56页 |
·线性响应 | 第56-57页 |
·特异性 | 第57-58页 |
·准确性 | 第58-59页 |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59页 |
·4-SPCE对免疫电极一致性的改进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禽流感病毒H5N1抗体一次性四通道电流型酶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 第61-73页 |
·试验部分 | 第62-6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2页 |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62-63页 |
·免疫电极的制备 | 第63-64页 |
·免疫反应 | 第64页 |
·检测方法 | 第64-65页 |
·数据处理与绘图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免疫电极的循环伏安表征 | 第65页 |
·免疫电极扫速与峰电流的关系 | 第65-67页 |
·形态学表征 | 第67页 |
·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67-70页 |
·免疫电极的选择性 | 第70-71页 |
·准确性 | 第71-72页 |
·重现性和稳定性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附录 英文缩略表 | 第87-89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 第89-90页 |
研究生期间申报的专利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