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引言 | 第7-12页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三) 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10-11页 |
1. 创新点 | 第10页 |
2. 局限性 | 第10-11页 |
(四) 章节安排 | 第11页 |
(五)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一) 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 第12-16页 |
1. “公司治理”概念的提出 | 第12页 |
2. “公司治理”的定义 | 第12-13页 |
3.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二) 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6-22页 |
1. 所有权性质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17-18页 |
2. 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18-19页 |
3. 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19-20页 |
4. 董事长与CEO双重任职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20-21页 |
5. 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 第21页 |
6. 一项来自于 McKinsey公司的调查研究 | 第21-22页 |
(三) 实证研究方面的缺陷 | 第22页 |
1. 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 | 第22页 |
2. 缺乏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22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三、实证研究的设计 | 第24-35页 |
(一) 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1. 选样窗口 | 第24页 |
2. 样本筛选 | 第24-25页 |
(二) 指标设定 | 第25-30页 |
1. 企业绩效指标 | 第25-26页 |
2. 公司治理指标 | 第26-28页 |
3. 变量的定义 | 第28-30页 |
(三) 描述性统计 | 第30-34页 |
1. 全部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0页 |
2. 子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 第30-34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四、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5-50页 |
(一) 假设的提出 | 第35-38页 |
(二) 回归模型的构建及结果 | 第38-41页 |
1. 一次回归方程的构建 | 第38页 |
2. 一次回归方程结果 | 第38-39页 |
3. 模型的修正:二次回归方程的构建 | 第39-40页 |
4. 二次回归方程结果 | 第40-41页 |
(三) 参数估计结果的分析 | 第41-49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一) 以市场指标和财务指标相结合评价上市公司绩效 | 第50页 |
(二) 激励国有法人股股东发挥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 | 第50-51页 |
(三) 以股改优化股权分布,以权力制衡改善治理结构 | 第51页 |
(四) 继续推进管理层激励,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 第51-52页 |
(五) 能力与责任,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 第52-53页 |
(六)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些想法 | 第53-54页 |
(七)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六、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七、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