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研究--基于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1章 绪论第20-4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21-25页
        1.1.1 选题背景第21-24页
        1.1.2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2 前期研究综述第25-36页
        1.2.1 职业分类大典编制第25-26页
        1.2.2 国内外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第26-30页
        1.2.3 职业描述信息采集第30-31页
        1.2.4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第31-32页
        1.2.5 供应链理论及服务渠道理论第32-33页
        1.2.6 职业变迁动力论第33页
        1.2.7 产业关联计划模型第33-34页
        1.2.8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研究第34-35页
        1.2.9 全球化指数研究第35-36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36-40页
        1.3.1 研究思路第36-37页
        1.3.2 研究方法第37-38页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8-40页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40-43页
        1.4.1 研究内容第40-41页
        1.4.2 论文结构第41-43页
    1.5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路径第43-48页
        1.5.1 研究设想及思路第44-45页
        1.5.2 主要创新点第45-48页
第2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第48-72页
    2.1 经济全球化研究第48-51页
        2.1.1 服务组织化程度与产业绩效第48-49页
        2.1.2 战略性贸易政策第49-50页
        2.1.3 外部经济理论第50页
        2.1.4 国际贸易论第50-51页
    2.2 职业变迁研究第51-61页
        2.2.1 职业及其变迁第52-53页
        2.2.2 职业变迁理论第53-56页
        2.2.3 效能不匹配论第56-60页
        2.2.4 职业依附论第60-61页
    2.3 职业活动相关研究第61-65页
        2.3.1 职业变迁动力第61页
        2.3.2 职业变迁路径第61-62页
        2.3.3 职业活动效能第62页
        2.3.4 职业依存度第62-63页
        2.3.5 职业发展力第63-64页
        2.3.6 职业竞争力第64页
        2.3.7 职业控制力第64页
        2.3.8 职业发展的共性第64-65页
    2.4 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研究第65-72页
        2.4.1 服务与服务业第65-66页
        2.4.2 现代服务业第66-67页
        2.4.3 服务产品的特征第67-68页
        2.4.4 服务质量分析第68-70页
        2.4.5 服务技术分析第70页
        2.4.6 服务业态发展第70-72页
第3章 经济全球化对职业变迁影响因素分析第72-97页
    3.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73-75页
        3.1.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第73-74页
        3.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条件第74页
        3.1.3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第74-75页
        3.1.4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贡献第75页
    3.2 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变迁第75-88页
        3.2.1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服务业职业的定义第75-76页
        3.2.2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发展的趋势第76页
        3.2.3 回顾全行业职业变迁(1999-2015)第76-79页
        3.2.4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数量比较分析第79-80页
        3.2.5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流向比较分析第80-81页
        3.2.6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内涵比较分析第81-85页
        3.2.7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工作任务比较分析第85-87页
        3.2.8 高端服务业中的职业变迁第87-88页
    3.3 服务业劳动力投入产出和就业人数变化第88-97页
        3.3.1 服务业人数变迁指数第88-90页
        3.3.2 劳动力投入系数分析第90-92页
        3.3.3 服务业各部门生产率分析第92-94页
        3.3.4 技术变动对服务业各行业生产的拉动效应第94-97页
第4章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及发展指数分析第97-114页
    4.1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主要问题第97-99页
        4.1.1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路径第97-98页
        4.1.2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速度的变化第98页
        4.1.3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辨识准确度的提高第98-99页
    4.2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问题的启示第99-105页
        4.2.1 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变迁在职业分类中的体现第99-100页
        4.2.2 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最新结果第100-102页
        4.2.3 结构模型描述第102-105页
    4.3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的构建第105-109页
        4.3.1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研究基础第105-106页
        4.3.2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建设第106-107页
        4.3.3 服务业数据的来源及说明第107页
        4.3.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07-109页
    4.4 全球化指数的构建第109-114页
        4.4.1 全球化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第109-110页
        4.4.2 全球化数据的来源及说明第110页
        4.4.3 全球化综合指数的确定第110-114页
第5章 全球化对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14-132页
    5.1 实证模型构建基础第114-115页
        5.1.1 分析指标选取第114页
        5.1.2 回归模型构建分析第114-115页
    5.2 经济全球化时代职业变迁的趋势第115-117页
        5.2.1 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宏观分析第115-117页
        5.2.2 静态模型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第117页
        5.2.3 动态模型与最佳增长路径分析第117页
    5.3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影响因素分析第117-122页
        5.3.1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特点第118页
        5.3.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的量化方法第118-122页
    5.4 全球化对服务业影响的校验第122-124页
        5.4.1 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122-123页
        5.4.2 全球化对服务业影响的回归模型第123-124页
    5.5 全球化对服务业就业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4-132页
        5.5.1 全球化对城镇金融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4-126页
        5.5.2 全球化对保险业系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6-127页
        5.5.3 全球化对IT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7-128页
        5.5.4 全球化对房地产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8-129页
        5.5.5 全球化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29-130页
        5.5.6 全球化对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30-132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32-140页
    6.1 论文研究结论第132-135页
        6.1.1 职业信息因子在全球职业活动链上的位置第132-133页
        6.1.2 经济全球化对服务行业职业发展的影响第133-134页
        6.1.3 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结构调整在职业变迁中的作用第134-135页
        6.1.4 服务业投入对就业人口的影响第135页
    6.2 完善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的建议第135-138页
        6.2.1 加强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顶层设计第136页
        6.2.2 完善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核心技术第136-137页
        6.2.3 发挥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统筹引领作用第137页
        6.2.4 落实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的应用实施第137-138页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38-140页
        6.3.1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第138页
        6.3.2 研究工具的局限性第138页
        6.3.3 研究数据的局限性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60页
附录第160-184页
附表第184-186页
致谢第186-1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会议口译中的顺句驱动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