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打裂施工控制参数及加铺层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9-20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创新点第19-20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页
   ·可行性分析第20-21页
   ·研究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打裂状态分析及打裂控制参数确定第23-69页
   ·打裂压稳施工工艺第23-26页
     ·打裂设备第23-24页
     ·施工流程及要求第24-26页
     ·清扫第26页
     ·挖补第26页
     ·清缝和封缝第26页
   ·基于波动理论的打裂机理分析第26-30页
     ·冲击波的性质第27-29页
     ·打裂能在路面结构中的传播第29-30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0-36页
     ·有限单元法简介第30-32页
     ·建模第32-34页
     ·确定打裂荷载第34-35页
     ·路基强度参数第35-36页
   ·基层未设置抗拉强度时结果分析第36-46页
     ·裂缝分布情况第36-39页
     ·打裂锤下裂缝影响深度及范围第39-43页
     ·路面板顶面开裂状态横向分布(z=0)第43-44页
     ·X向应力沿深度分布第44-46页
   ·基层设置抗拉强度后裂缝扩展规律第46-62页
     ·打裂压强为40MPa(下落高度1.6m)时的裂缝扩展规律第47-54页
     ·打裂压强为25MPa(下落高度1.0m)时的裂缝扩展规律第54-62页
   ·施工控制标准的确定第62-67页
     ·相同路基强度下不同开裂状态的对比第62-63页
     ·实际开裂状态第63-65页
     ·施工控制标准的确定第65-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三章 加铺层结构的优化设计第69-85页
   ·碎石化下加铺层结构的优化设计第69-75页
     ·旧路面结构层碎石化后模量损失第69-70页
     ·加铺层结构设计计算方案第70-72页
     ·加铺层结构不同力学指标比较第72-75页
   ·打裂压稳后加铺层结构优化设计及不同层间粘结条件下加铺层结构的比较第75-82页
     ·旧路面结构层打裂后模量损失第75-76页
     ·加铺层结构设计计算方案第76-78页
     ·界面完全连续时加铺层结构不同力学指标比较第78-81页
     ·界面粘结条件减弱时加铺层结构不同力学指标比较第81-82页
   ·加铺层结构的材料性能比较第82-84页
     ·抗温缩、干缩能力第82页
     ·抗水损坏能力第82-83页
     ·抗反射裂缝能力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四章 打裂压稳条件下加铺层结构的动态响应与耐用性分析第85-101页
   ·三维建模和参数取值第85-86页
   ·模态分析第86-87页
     ·模态分析定义第86页
     ·模态分析过程第86-87页
     ·模态分析结果第87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第87-100页
     ·瞬态动力学分析简介第87-88页
     ·考虑车辆移动加载条件下加铺层结构的动态响应第88-96页
     ·超载1.1MPa时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第96-98页
     ·寿命预估第98-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路面现场检测第101-117页
   ·路面结构层强度的现场检测第101-105页
     ·碎石化后路面各结构层强度检测第101-104页
     ·打裂处理前后结构层强度检测第104-105页
   ·基层层底应变仪的埋设与现场检测第105-115页
     ·系统介绍第105-108页
     ·监测仪器的埋设方法第108-112页
     ·检测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12-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117-119页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117-118页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纤维模型方法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中的应用
下一篇:连续梁桥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结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