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历代对《说文》的整理、校订概况 | 第8-9页 |
二、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 第9-10页 |
壹、段玉裁勘误《说文》成果综览 | 第10-36页 |
一、勘正《说文》篆文 | 第11-15页 |
(一)勘正《说文》篆文形体及增、删篆文 | 第11-13页 |
(二)勘正《说文》部首、篆文次序 | 第13-14页 |
(三)勘正《说文》"古文"、"籀文"、"篆文"的说明 | 第14-15页 |
二、勘正《说文》释义 | 第15-20页 |
(一)替换《说文》释义词语个别用字 | 第15-16页 |
(二)颠倒《说文》释义词语说解次序 | 第16-17页 |
(三)增、删、改等《说文》释义词语 | 第17-20页 |
三、勘正《说文》训释用语及内容 | 第20-34页 |
(一)勘正《说文》"六书"结构用语 | 第20-27页 |
(二)勘正《说文》特殊释词用语及内容 | 第27-34页 |
四、勘正《说文》征引 | 第34-36页 |
(一)勘正《说文》征引文献名称 | 第34页 |
(二)勘正《说文》征引形式及内容 | 第34-36页 |
貳、段玉裁勘正《说文》的方法与经验 | 第36-46页 |
一、据不同版本,勘正《说文》 | 第36-38页 |
二、据许书体例,"以许订许" | 第38-40页 |
(一)据全书通例勘正《说文》 | 第38-39页 |
(二)据《说文》转注,勘正《说文》 | 第39页 |
(三)据前后文说解,勘正《说文》 | 第39-40页 |
三、据文献征引,勘正《说文》 | 第40-43页 |
(一)据群书征引,勘正《说文》 | 第41-42页 |
(二)据金石文献,勘正《说文》 | 第42-43页 |
四、据方言俗语,勘正《说文》 | 第43-44页 |
五、综合运用文字形音义,勘正《说文》 | 第44页 |
六、据历代避讳,勘正《说文》 | 第44-45页 |
七、据其他方法,勘正《说文》 | 第45-46页 |
(一)据古书文风、用字等,勘正《说文》 | 第45页 |
(二)据国朝人说解,勘正《说文》 | 第45-46页 |
叁、关于段玉裁勘误《说文》的阙失 | 第46-50页 |
一、专辄武断,擅改许书 | 第47页 |
二、不明古音,臆说文字 | 第47-48页 |
三、擅创体例,有悖原书 | 第48页 |
四、过信群书,疏于考辨 | 第48-49页 |
五、前后说解,自相矛盾 | 第49页 |
六、妄从许说,拘泥本字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68页 |
附表(一):段玉裁勘误《说文》成就简表 | 第53-54页 |
附表(二):段玉裁勘误《说文》例证略举 | 第5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