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前言 | 第11-14页 |
·生物恐怖活动日益猖獗 | 第11-12页 |
·烈性传染病危害严重 | 第12-13页 |
·发展具有生物污染防护功能的伤病员急救车势在必行 | 第13-14页 |
·过滤净化超压/负压防护措施与效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车(室)内污染物运动扩散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车载担架支架减振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对象 | 第21-27页 |
·主要功能指标 | 第21页 |
·基本技术状态 | 第21-27页 |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过滤净化超压/负压防护技术研究 | 第29-52页 |
·过滤净化超压/负压防护的基本原理 | 第29-36页 |
·过滤器的过滤机理 | 第29-32页 |
·过滤器的过滤效果 | 第32-33页 |
·过滤器的种类及对微粒的过滤效率 | 第33-35页 |
·超压/负压防护的原理 | 第35-36页 |
·过滤净化超压防护技术与装置 | 第36-39页 |
·过滤净化超压防护装置的构成与要求 | 第36页 |
·过滤净化超压防护装置的参数确定 | 第36-38页 |
·过滤净化超压防护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 第38-39页 |
·过滤净化负压防护技术与装置 | 第39-42页 |
·过滤净化负压防护装置的构成与要求 | 第40页 |
·过滤净化负压防护装置的参数确定 | 第40页 |
·过滤净化负压防护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 第40-42页 |
·车厢密封技术 | 第42-45页 |
·密封材料 | 第42页 |
·密封结构 | 第42-45页 |
·超压/负压调节控制与监测报警技术 | 第45-47页 |
·超压/负压防护的开关控制与风量调节 | 第45页 |
·车厢内超压/负压的监测、报警 | 第45页 |
·过滤吸收器运行状态的监测、报警 | 第45页 |
·高效过滤器运行状态的监测、报警 | 第45-46页 |
·超压/负压调节控制与监测报警的原理框图 | 第46-47页 |
·超压/负压防护的物理参数测试 | 第47-50页 |
·测试内容 | 第47页 |
·测试方法 | 第47页 |
·测试仪器 | 第47-48页 |
·测试结果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生物污染防护效果试验研究 | 第52-64页 |
·试验研究内容 | 第52页 |
·试验仪器设备与菌种试剂 | 第52-53页 |
·试验仪器设备 | 第52页 |
·菌种试剂 | 第52-53页 |
·试验情景模拟与测点布置 | 第53-56页 |
·模拟车外生物污染环境 | 第53-55页 |
·模拟车内生物污染环境(运送生物污染伤病员或传染病员) | 第55-56页 |
·超压/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试验 | 第56-59页 |
·不开空调时超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试验 | 第56页 |
·开启空调时超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试验 | 第56-57页 |
·不开空调时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试验 | 第57页 |
·开启空调时负压防护下的过滤效率试验 | 第57-58页 |
·过滤效率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超压/负压防护下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与分布状态试验 | 第59-63页 |
·不开空调时超压防护下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与分布状态试验 | 第60页 |
·开启空调时超压防护下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与分布状态试验 | 第60页 |
·不开空调时负压防护下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与分布状态试验 | 第60-61页 |
·开启空调时负压防护下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与分布状态试验 | 第61页 |
·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与分布状态试验结果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 第64-107页 |
·CFD理论基础 | 第64-69页 |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65-66页 |
·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66-69页 |
·生物污染物运动轨迹的数学描述——颗粒随机轨道模型 | 第69-73页 |
·颗粒污染物的运动方程 | 第70-71页 |
·颗粒的湍流扩散——随机轨道模型 | 第71-73页 |
·车厢几何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相关设定 | 第73-76页 |
·车厢几何模型 | 第73-74页 |
·数值模拟的相关设定 | 第74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74-76页 |
·车厢内温度场与气流速度场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 第76-91页 |
·数值模拟条件 | 第76-77页 |
·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77-80页 |
·气流速度场的数值模拟 | 第80-84页 |
·气流速度场的试验验证 | 第84-91页 |
·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 第91-105页 |
·数值模拟条件 | 第91页 |
·只开超压防护装置时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91-93页 |
·同时开启超压防护装置和空调时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93-95页 |
·只开超压防护装置且换气扇处有污染物进入时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95-98页 |
·同时开启超压防护装置和空调且换气扇处有污染物进入时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98-100页 |
·只开负压防护装置时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100-103页 |
·同时开启负压防护装置和空调时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卧姿伤病员承受振动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 第107-131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107-111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发展概况 | 第107-109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方法 | 第109-111页 |
·担架支架-卧姿伤病员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11-123页 |
·钢丝绳减振器弹簧变形量分析 | 第111-113页 |
·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113-123页 |
·卧姿伤病员承受振动的仿真分析 | 第123-126页 |
·仿真分析模型 | 第123-125页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125-126页 |
·卧姿伤病员承受振动的道路试验 | 第126-129页 |
·测点布置与信号采集 | 第126-127页 |
·信号处理与频谱分析 | 第127-129页 |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六章 车载担架支架减振性能的优化研究 | 第131-143页 |
·钢丝绳减振器的参数优化与减振效果分析 | 第131-133页 |
·钢丝绳减振器冲击减振效果的简化计算 | 第133-134页 |
·钢丝绳-阻尼减振器的参数优化与减振效果分析 | 第134-138页 |
·钢丝绳-阻尼减振器冲击减振效果的简化计算 | 第138页 |
·减振器物理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 第138-142页 |
·钢丝绳减振器刚度的影响 | 第138-140页 |
·钢丝绳-阻尼减振器阻尼的影响 | 第140-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6页 |
·主要结论 | 第143-144页 |
·创新点 | 第144-145页 |
·工作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54-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