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规律性认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4页
 一、研究的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创新与不足第10-11页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第11-14页
  (一)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第11页
  (二)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特征第11-14页
第一部分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轨迹第14-39页
 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第14-19页
  (一)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第14-15页
  (二) 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觉悟第15-17页
  (三) 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第17-19页
 二、“文革”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第19-21页
 三、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第21-31页
  (一) 浓厚的爱国主义品质中权威效应的逐渐丧失第22-25页
  (二) 人生观大讨论中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第25-28页
  (三) 读书成才的渴望中人生价值取向的复杂多元化第28-29页
  (四) 在改造社会的冲动中理想信念的逐渐模糊第29-31页
 四、九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第31-36页
  (一) 在对社会再认识的同时,理想信念重新坚定第31-33页
  (二) 在政治热情延续的同时,参与方式由激情转为务实第33-34页
  (三) 对社会主义道德认同的同时,持双重评判标准第34页
  (四) 在人生价值取向复杂多元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际利益的追求第34-36页
 五、二十一世纪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第36-39页
第二部分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变化发展中的主要规律第39-49页
 一、经济基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39-40页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第40-43页
 三、传统文化影响熏陶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第43-46页
 四、外来文化激荡渗透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过程第46-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后记第55-56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下一篇:论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