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染色体数目及化学成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薄荷属植物分类概况 | 第12-13页 |
·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 | 第13页 |
·染色体数目分析 | 第13-14页 |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21页 |
·概述 | 第14页 |
·挥发油化学成分 | 第14-16页 |
·化学型 | 第16-18页 |
·维生素 | 第18-19页 |
·无机元素 | 第19-21页 |
2 立题依据 | 第21-22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2-29页 |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染色体数目观察 | 第23页 |
·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GC/MS分析 | 第23-24页 |
·鉴定 | 第24页 |
·维生素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24-2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对照品配制 | 第24页 |
·样品处理及制备 | 第24-25页 |
·色谱条件 | 第25-26页 |
·测定方法 | 第26页 |
·无机元素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26-2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对照品配置 | 第26页 |
·标准曲线制备 | 第26页 |
·样品处理及制备 | 第26-28页 |
·测定方法 | 第28页 |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52页 |
·染色体数目 | 第29-31页 |
·染色体数目和倍性 | 第29-31页 |
·染色体数目地理分布 | 第31页 |
·挥发油 | 第31-41页 |
·得油率 | 第32页 |
·总离子流图(TIC图) | 第32-34页 |
·成分鉴定 | 第34-37页 |
·挥发油共有成分的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 第37-38页 |
·化学型 | 第38-41页 |
·化学型与形态分类和茎色间关系 | 第41页 |
·维生素 | 第41-44页 |
·线性范围 | 第41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1-42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42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42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2页 |
·样品测定 | 第42页 |
·不同部位维生素组成和含量 | 第42-43页 |
·中上部叶维生素种类及含量比较 | 第43-44页 |
·无机元素 | 第44-48页 |
·不同部位无机元素组成及含量 | 第44-45页 |
·中上部叶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 第45-47页 |
·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7-48页 |
·无机元素、挥发油共有成分和维生素含量间相关分析 | 第48页 |
·无机元素与挥发油共有成分含量间偏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共有挥发油成分回归方程的建立 | 第50-5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2-59页 |
·染色体数目 | 第52-53页 |
·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倍性 | 第52页 |
·染色体数目与地理的关系 | 第52-53页 |
·挥发油化学成分 | 第53-54页 |
·维生素 | 第54-56页 |
·维生素提取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54-55页 |
·薄荷和留兰香资源维生素含量差异 | 第55页 |
·维生素种类年份间变化 | 第55-56页 |
·无机元素 | 第56-57页 |
·无机元素样品制备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56页 |
·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 第56-57页 |
·无机元素与维生素和挥发油共有成分含量间关系 | 第57页 |
·薄荷和留兰香植物在育种中的利用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读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