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三维有机π-共轭体系的构筑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写表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引言第11-13页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发光电化学池第13-15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第15-17页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第17-18页
   ·有机生物化学传感器第18-19页
   ·有机光泵浦激光器第19-20页
   ·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第二章 三维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第24-98页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第24-54页
     ·基本工作原理和器件参数第25-30页
     ·器件中使用的材料第30-54页
   ·目前芴类蓝光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4-56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设计第56-60页
     ·纯蓝光分子的设计基本要求及常用的基本单元第56-57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设计方案第57-60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合成及性质表征第60-71页
     ·合成路线讨论第60-64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结构表征第64-66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热分析第66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稳态光谱性质第66-69页
     ·三维蓝光分子的电化学性质第69-71页
   ·以三维蓝光分子为发光层的OLED 器件第71-85页
     ·单层蓝光器件第71页
     ·多层蓝光器件第71-83页
     ·共混型白光器件第83-85页
   ·本章小结与展望第85-87页
   ·实验部分第87-93页
 参考文献第93-98页
第三章 荧光纳米笼状分子的动态共价化学合成及其性质研究第98-141页
   ·有机笼状化合物第98-108页
     ·笼状分子的主客体化学及生物学意义第98-99页
     ·笼状分子的合成方法第99-106页
     ·笼状分子的应用第106-108页
   ·利用三维骨架设计荧光笼状分子第108-111页
     ·分子的几何匹配性论证第108-109页
     ·动态共价化学键的选择第109-110页
     ·具相互垂直的官能化位点在功能分子设计中的优势第110-111页
   ·有机荧光纳米笼状分子的合成第111-119页
     ·定量的动态共价合成第111-116页
     ·原位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体系的动态特征第116-117页
     ·还原法合成不可逆笼状分子第117-119页
   ·有机荧光纳米笼状分子的性质表征第119-131页
     ·笼状分子的计算模拟第119-125页
     ·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行为第125-128页
     ·笼状分子的在表面的自发组织行为第128-131页
   ·本章小结与展望第131-132页
   ·实验部分第132-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1页
第四章 基于含多重氢键三维小分子单元的超分子聚合物研究第141-189页
   ·超分子聚合物第141-156页
     ·弱相互作用与自组装超分子化学第141-142页
     ·一维线性超分子聚合物第142-148页
     ·超分子聚合物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第148-156页
   ·分子间堆积方式与荧光量子效率的关系第156-158页
   ·以三维含氢键小分子为单体的超分子聚合物的设计第158-161页
     ·多重相互作用的选择第159页
     ·侧链的引入第159-160页
     ·小分子单体的模拟第160-161页
   ·三维含氢键小分子单体的合成第161-163页
   ·超分子聚合物及更高级结构的表征第163-180页
     ·溶液中的单体的组装行为第163页
     ·单体在表面的自组装性质第163-167页
     ·纳米线在溶液中的生长以及其微观结构表征第167-176页
     ·纳米线的光谱及其固态荧光性质讨论第176-180页
   ·本章小结与展望第180-181页
   ·实验部分第181-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89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189-192页
附录一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192-196页
附录二 本论文所用的器件物理计算公式第196-198页
附录三 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与质谱第198-2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230-231页
致谢第231-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
下一篇: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容错机制动态配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