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业主委员会的性质与诉讼地位 | 第10-19页 |
一、 业主委员会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3页 |
(一) 业主委员会是物业区域内业主的自治性组织 | 第11页 |
(二) 业主委员会的权利来自于业主的授权 | 第11页 |
(三) 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大会选举产生 | 第11-12页 |
(四) 业主委员会的活动以对物业的自治管理为限 | 第12页 |
(五) 业主委员会的宗旨是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 | 第12页 |
(六) 业主委员会应当进行备案 | 第12-13页 |
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 第13-16页 |
(一) 业主委员会没有自己独立的财产 | 第15页 |
(二) 业主委员会没有独立的责任能力 | 第15页 |
(三) 业主委员会没有专门的活动场所 | 第15-16页 |
(四)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不同于法人的“依法成立”,也不同于其他组织的“合法成立” | 第16页 |
三、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我国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现状 | 第19-27页 |
一、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立法现状 | 第19-23页 |
(一) 《物业管理条例》 | 第19页 |
(二) 《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 第19-21页 |
(三) 地方性立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23页 |
二、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司法实践 | 第23-27页 |
第三章 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7-33页 |
一、国外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立法模式 | 第27-30页 |
(一) 法人模式 | 第27-28页 |
(二) 非法人模式 | 第28页 |
(三) 折衷主义模式 | 第28-29页 |
(四) 判例实务上的法人资格模式 | 第29-30页 |
二、我国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 | 第30-31页 |
(一) 我国香港地区相关制度 | 第30页 |
(二) 我国台湾地区相关制度 | 第30-31页 |
(三) 我国澳门地区相关制度 | 第31页 |
三、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确立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第33-41页 |
一、确立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一) 业主委员会的职责是维护业主合法权益 | 第33-34页 |
(二) 传统的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二、确立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的合理性 | 第35-41页 |
(一) 与业主、业主大会作为诉讼主体相比的合理性 | 第35-37页 |
(二) 民事诉讼理论上的合理性 | 第37-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制度的建议 | 第41-45页 |
一、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认可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 | 第41-42页 |
二、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进行限定 | 第42-45页 |
(一) 业主委员会参与诉讼的范围 | 第42-43页 |
(二) 业主委员会作为原告的情形 | 第43页 |
(三) 业主委员会作为被告的情形 | 第43-44页 |
(四) 业主委员会败诉后业主的责任承担 | 第44页 |
(五) 关于诉讼费用的负担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