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强制隔离戒毒概述及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我国研究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现状 | 第8-9页 |
论文研究内容、目的 | 第9页 |
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第一章 《禁毒法》出台的背景及强制隔离戒毒的纵横考察 | 第11-17页 |
一、《禁毒法》出台的背景 | 第11-12页 |
二、强制隔离戒毒的纵向考察(国内) | 第12-14页 |
(一) 清朝时期禁毒及应对毒品成瘾的法律制度 | 第12页 |
(二) 民国时期禁毒及应对毒品成瘾的法律制度 | 第12页 |
(三) 改革开放前中国大陆地区的禁毒及应对毒品成瘾的法律制度 | 第12-13页 |
(四)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地区的禁毒及应对毒品成瘾的法律制度 | 第13-14页 |
三、强制隔离戒毒的横向考察(国外) | 第14-17页 |
(一) 强制型矫治模式 | 第14-15页 |
(二) 自愿型矫治模式 | 第15页 |
(三) 复合型矫治模式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禁毒法》中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正当性分析 | 第17-39页 |
一、《禁毒法》中强制隔离戒毒规定的文本解读 | 第17-19页 |
二、强制隔离戒毒正当性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19-21页 |
三、强制隔离戒毒的决策和操作主体 | 第21-25页 |
(一) 基层公安机关行使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权有违比例原则 | 第22-23页 |
(二) 基层公安机关行使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权缺乏足够的公信力 | 第23-24页 |
(三) 基层公安机关行使强制隔离戒毒决定权其执法的规范性令人质疑 | 第24-25页 |
四、强制隔离戒毒的决策操作程序 | 第25-31页 |
(一) 强制隔离戒毒审批过程中正当法律程序的缺失 | 第25-28页 |
(二) 强制隔离戒毒审批过程中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 | 第28-31页 |
(三) 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程序性事项的缺乏 | 第31页 |
五、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设置和管理 | 第31-36页 |
(一) 强制隔离戒毒执行主体的不明确 | 第31-34页 |
(二)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权利保障与场所管理权实现的矛盾与冲突 | 第34-36页 |
六、强制隔离戒毒与自愿医疗戒毒、社区戒毒的衔接 | 第36-39页 |
(一) 自愿医疗戒毒与强制隔离戒毒的衔接疏漏 | 第36-37页 |
(二) 社区戒毒与强制隔离戒毒的衔接疏漏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完善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对策性建议 | 第39-49页 |
一、保安处分制度适用的可行性 | 第39-41页 |
二、强制隔离戒毒的审批环节 | 第41-42页 |
(一) 强制隔离戒毒可由公安机关会同医疗机构作出裁决 | 第41-42页 |
(二)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第42页 |
三、强制隔离戒毒的执行环节 | 第42-45页 |
(一) 明确执行主体 | 第43页 |
(二) 转变管理思路,强化戒毒职能 | 第43-45页 |
(三)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 | 第45页 |
四、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的衔接 | 第45-46页 |
(一) 明确社区戒毒的专职机构 | 第45-46页 |
(二) 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 | 第46页 |
(三) 明确社区戒毒向强制隔离戒毒转变的条件和程序 | 第46页 |
五、自愿医疗戒毒与强制隔离戒毒之间的衔接 | 第46-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