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 CIA 的基本情况 | 第13页 |
2 CAV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CAV 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转录 | 第14-15页 |
·CAV 的基因组结构 | 第14页 |
·CAV 基因组的复制 | 第14-15页 |
·CAV 基因组的转录 | 第15页 |
·CAV 基因组编码蛋白及功能 | 第15-17页 |
·VP1 蛋白 | 第15-16页 |
·VP2 蛋白 | 第16-17页 |
·VP3 蛋白(凋亡素) | 第17页 |
·CAV 感染性分子克隆研究进展 | 第17页 |
3 VP3 蛋白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VP3 蛋白的结构 | 第18页 |
·VP3 蛋白的功能 | 第18页 |
·VP3 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 第18-20页 |
·VP3 的蛋白结构与其诱导凋亡作用的关系 | 第18-19页 |
·VP3 的核定位信号与其诱导凋亡作用的关系 | 第19-20页 |
·VP3 蛋白的108 位氨基酸的磷酸化与其诱导凋亡的关系 | 第20页 |
4 CAV 的致病机理 | 第20-21页 |
5 CIA 的诊断 | 第21-22页 |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21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21-22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22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荧光定量PCR 方法的建立 | 第24-3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病毒株和细胞 | 第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引物/探针 | 第24-25页 |
·病毒培养与病毒DNA 提取 | 第25页 |
·常规PCR | 第25页 |
·阳性标准模板的制备 | 第25页 |
·Real Time PCR 反应条件优化 | 第25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5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25-26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2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29页 |
·Real Time PCR 反应条件的确立 | 第26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6-27页 |
·敏感性评价 | 第27页 |
·特异性评价 | 第27-28页 |
·重复性评价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鸡贫血病毒VP3 对病毒复制的影响及核定位信号的作用 | 第30-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毒株、载体和细胞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重组突变体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30-32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0-32页 |
·突变的引入 | 第32页 |
·重组质粒pBluem2CAV-VP3NX 的构建与鉴定 | 第32页 |
·病毒拯救及鉴定 | 第32-33页 |
·病毒拯救 | 第32-33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33页 |
·PCR 检测 | 第33页 |
·rCAV-VP3NX 在 MDCC-MSB1 细胞上的复制能力比较 | 第33-34页 |
·rCAV-VP3NX 在 MDCC-MSB1 细胞上的定位 | 第34页 |
·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检测 | 第34页 |
·动物试验 | 第34-35页 |
2 结果 | 第35-42页 |
·重组质粒pBluem2CAV-VP3NX 的构建与鉴定 | 第35-36页 |
·突变的引入 | 第35页 |
·重组质粒pBluem2CAV-VP3NX 的构建与鉴定 | 第35-36页 |
·pBluem2CAV-VP3NX 转染MDCC-MSB1 细胞后的检测 | 第36-38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36-37页 |
·PCR 与测序检测 | 第37-38页 |
·rCAV-VP3NX 在 MDCC-MSB1 细胞上的复制能力比较 | 第38-39页 |
·rCAV-VP3NX 在 MDCC-MSB1 细胞上定位的检测 | 第39-40页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40页 |
·动物试验 | 第40-42页 |
·病理学检测 | 第40-41页 |
·PCR 与测序检测 | 第41-42页 |
·体内复制能力检测 | 第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结 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