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核空间中的框架性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 | 第10-13页 |
·框架理论的概述 | 第10-11页 |
·再生核理论发展简史 | 第11-1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5-23页 |
·再生核理论 | 第15-18页 |
·再生核的定义 | 第15页 |
·再生核的基本性质及定理 | 第15-18页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18-20页 |
·框架理论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Bergman 空间框架的显式构造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再生核空间中序列的构造 | 第23-25页 |
·构造 Bergman 空间的框架 | 第25-31页 |
·Bessel 序列的构造及其性质 | 第25-29页 |
·Riesz-Fischer 序列的构造 | 第29-30页 |
·Bergman 空间中框架的构造 | 第30-31页 |
·空间中信号的分解重构表达式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基于小波框架的再生核空间 | 第32-40页 |
·引言 | 第32页 |
·小波框架的定义和引理 | 第32-35页 |
·小波框架 | 第32-33页 |
·小波框架的对偶框架 | 第33-35页 |
·尺度空间中框架的构造 | 第35-38页 |
·尺度空间为再生核空间 | 第35-36页 |
·小波空间为再生核空间 | 第36页 |
·尺度空间中框架的选取 | 第36-38页 |
·框架的扰动不变性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