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地植物学(植物群落学)论文

青藏高原东缘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生态位和中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4页
   ·生态位理论与中性理论第12-14页
     ·生态位构建机制第12-13页
     ·中性/扩散构建机制第13-14页
     ·确定性和随机性第14页
   ·生态位与中性理论在群落构建中的重要性第14-18页
     ·对生态位理论的支持第15-16页
     ·对中性理论的支持第16-17页
     ·生态位和中性过程共同作用第17-18页
     ·对生态位和/或中性理论的否证第18页
   ·影响生态位和中性理论二者重要性的因素第18-26页
     ·扩散模式第19-21页
     ·空间尺度第21-24页
     ·生境异质性、斑块和环境梯度第24-25页
     ·常见种和稀有种第25-26页
   ·生态位、中性理论与群落空间格局分析第26-31页
     ·群落组成方差分解第27-28页
     ·基于距离矩阵的回归分析第28-29页
     ·原数据法和距离法的争议第29-31页
   ·群落解构与亚群落第31-32页
   ·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第32-3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设计及分析第34-39页
   ·研究区概况第34页
   ·实验设计第34-35页
     ·样地选择与样圆布置第34页
     ·群落调查第34-35页
     ·室内分析第35页
   ·统计分析第35-39页
     ·植物类群的划分第35-36页
     ·环境因子的处理与转换第36页
     ·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第36页
     ·群落组成分析方法第36-39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9-54页
   ·土壤理化性质第39页
   ·物种丰富度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第39页
   ·植物类群的划分第39-40页
   ·Moran特征向量第40页
   ·环境和空间变量的选择第40-41页
   ·群落组成的方差分解第41页
   ·空间尺度对群落组成方差分解的影响第41-42页
   ·不同尺度群落差异性与地理距离和环境距离的关系第42页
   ·不同尺度地理距离和环境距离对物种转换的绝对效应第42-54页
第四章 讨论第54-63页
   ·坡向对环境因子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第54-55页
   ·环境和空间共同决定物种组成第55-56页
   ·生态位和中性过程在决定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变化第56-57页
   ·环境和空间共同决定物种转换第57-58页
   ·生态位和中性过程在决定物种转换中的相对重要性与种子扩散模式和物种多度的关系第58-60页
   ·群落解构对生态位和中性过程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第60-61页
   ·原数据法和距离法比较第61-62页
   ·群落构建机制中生态位和中性过程相对重要性研究的现实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第62-63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主要结论第63页
   ·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V型ATP酶B亚基参与细胞微丝骨架动态装配的生理生化功能研究
下一篇:远场超分辨率成像与亚波长聚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