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文学批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论 | 第10-14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传媒文学批评的勃兴 | 第14-25页 |
·传媒时代的到来 | 第14-15页 |
·传媒对文学批评的介入 | 第15-23页 |
·文学评奖与作品研讨会的组织策划 | 第15-18页 |
·文坛新秀与文学畅销书的炒作包装 | 第18-22页 |
·文学现象与文学大事件的风起云涌 | 第22-23页 |
·“传媒文学批评”概念的提出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传媒文学批评的主要形态 | 第25-33页 |
·专家批评 | 第25-27页 |
·编辑批评 | 第27-28页 |
·记者批评 | 第28-29页 |
·草根批评 | 第29-33页 |
第三章 传媒文学批评的内在特质 | 第33-40页 |
·新闻报道性 | 第33-34页 |
·蓄意炒作性 | 第34-36页 |
·感悟点评性 | 第36-38页 |
·互动对话性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传媒文学批评的意义与局限 | 第40-51页 |
·传媒文学批评的意义 | 第40-45页 |
·催生了批评的大众时代 | 第40-42页 |
·拓展了文学的传播空间 | 第42-43页 |
·提供了健康的对话平台 | 第43-45页 |
·传媒文学批评的局限 | 第45-51页 |
·批评对象的边缘化 | 第45-47页 |
·批评主体的浮躁化 | 第47-49页 |
·批评格调的低俗化 | 第49-51页 |
结语: 传媒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展望 | 第51-56页 |
·传媒文学批评自身独立品格的坚守 | 第51-52页 |
·传媒文学批评与大众传媒合作双赢 | 第52-53页 |
·传媒文学批评与学院批评互补共生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