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街道的涵义 | 第13-14页 |
·道路与街道的区别 | 第14-15页 |
·城市住区街道 | 第15页 |
·城市住区街道与城市其它街道区别 | 第15页 |
·研究对象的限定 | 第15-18页 |
2 城市住区街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8-34页 |
·城市住区街道的功能与类型 | 第18-19页 |
·城市住区街道功能 | 第18页 |
·城市住区街道类型 | 第18-19页 |
·城市住区街道的特性 | 第19-21页 |
·城市住区街道是一种交通空间 | 第19-20页 |
·城市住区街道是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间 | 第20-21页 |
·城市住区街道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21-28页 |
·交通组织结构 | 第21-25页 |
·空间形态 | 第25-26页 |
·交往场所 | 第26-28页 |
·城市住区街道空间设计要素 | 第28-32页 |
·街道底界面 | 第28-29页 |
·街道侧界面 | 第29-31页 |
·街道天际线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3 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发展 | 第34-42页 |
·西安市传统街道的发展 | 第34-38页 |
·西安市传统街道的结构演变 | 第34-35页 |
·西安市传统街道的功能变化 | 第35-36页 |
·西安市传统街道的空间形态发展 | 第36-37页 |
·西安市传统街道的演进机制 | 第37-38页 |
·现代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发展 | 第38-41页 |
·现代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结构变化 | 第38-39页 |
·现代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功能变化 | 第39-40页 |
·现代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环境变化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4 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调查研究 | 第42-66页 |
·调研目的、意义 | 第42页 |
·调研内容和对象 | 第42-44页 |
·调研内容 | 第42-43页 |
·调研对象 | 第43-44页 |
·调研方法 | 第44-45页 |
·实地调研 | 第44-45页 |
·问卷调研 | 第45页 |
·现场访谈 | 第45页 |
·调研结果分析 | 第45-61页 |
·实地调研分析 | 第45-55页 |
·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调研结果总结分析 | 第61-65页 |
·街道结构 | 第61-63页 |
·交往场所 | 第63-64页 |
·街道设施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5 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规划设计研究 | 第66-84页 |
·西安城市住区街道规划设计目标 | 第66-69页 |
·恢复住区街道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担当的公共交往空间职能 | 第66-67页 |
·控制住区街道中可设计的要素 | 第67-68页 |
·提高街道的品质 | 第68-69页 |
·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规划设计原则 | 第69-71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69-70页 |
·结构性原则 | 第70页 |
·共享性原则 | 第70页 |
·诱发性原则 | 第70页 |
·安全舒适性原则 | 第70-71页 |
·地域文化特色原则 | 第71页 |
·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规划设计方法 | 第71-81页 |
·规划结构 | 第72-73页 |
·街道形态 | 第73-76页 |
·场所创造 | 第76-78页 |
·街道设施、绿化等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84页 |
6 结论 | 第84-86页 |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图录 | 第90-93页 |
表录 | 第93-94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页 |
附录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