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环境下城市高度控制体系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理论背景第11页
     ·实践背景第11-12页
   ·相关概念第12-15页
     ·城市高度的形成和演化第12-14页
     ·历史环境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研究目标第15-16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9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平台第17-19页
   ·研究框架第19-21页
2 国内外城市高度控制的方法比较第21-35页
   ·国外城市高度控制方法综述第21-27页
     ·英国对眺望景观建筑的高度控制第21-22页
     ·法国历史纪念物的纺锤形控制第22-24页
     ·德国对城市天际线和眺望景观的控制第24-25页
     ·美国对眺望景观的保护对策第25-27页
   ·国内城市高度控制的研究现状第27-33页
     ·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城市高度控制第28-30页
     ·基于视线体系的城市高度控制第30-32页
     ·对城市高度分布及专项控制的探索第32-3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曲江新区历史及现状高度分析第35-45页
   ·曲江新区的发展及演化第35-38页
     ·曲江概况第35-37页
     ·曲江新区的发展第37-38页
   ·重要历史遗迹及人文景点第38-41页
   ·现状环境及高度分布解析第41-44页
     ·现状自然环境分析第41页
     ·现状土地使用及开发分析第41-43页
     ·现状建筑高度分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曲江新区高度控制中多因子评价法的可行性论证第45-51页
   ·多因子评价的必要性第45页
   ·多因子评价法的理论性及现实性基础第45-47页
     ·评价因子的多元性第45-46页
     ·评价因子的模糊性第46页
     ·评价主体的差异性第46-47页
   ·多因子评价的可行性分析第47-48页
     ·评价的价值取向可行性第47-48页
     ·评价的技术路线可行性第48页
   ·影响高度控制的因子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曲江新区城市高度控制策略──多因子评价法第51-75页
   ·相关模型方法介绍第51-55页
     ·特尔菲法(Delphi Model)第51-53页
     ·层次分析法(AHP)第53页
     ·研究的总体思路及技术方法路线第53-55页
   ·基于特尔菲法的曲江新区高度分布因子指标量化第55-58页
     ·历史文化因子第55-56页
     ·城市形象及视线因子第56-57页
     ·土地区位等级因子第57页
     ·交通可达性因子第57-58页
     ·自然环境因子第58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单因子权重值计算第58-62页
     ·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第58-59页
     ·基于判断矩阵的单层次排序第59-60页
     ·确定单因子指标权重第60-61页
     ·一致性检验第61-62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多因子综合评价第62-64页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第62-63页
     ·单因子评价第63-64页
     ·多因子综合评价第64页
   ·综合评价成果及应用第64-73页
     ·高度分区及空间管控第64-71页
     ·高度控制导则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6 曲江新区空间形态调整优化及高度控制实施策略第75-87页
   ·曲江新区空间形态的高度调整与优化第75-79页
     ·基于上位规划土地使用性质的高度控制调整第75-76页
     ·基于现状建筑高度分布的高度控制调整第76页
     ·基于相关法律规定的高度控制调整第76-78页
     ·基于D/H关系的沿街高度控制调整第78-79页
   ·曲江新区高度控制实施策略第79-86页
     ·土地发展权转移(TDR)第79-82页
     ·奖励性空间管制办法第82-84页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第84页
     ·开展和完善广泛深入的公众参与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7 结语第87-89页
致谢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图表目录第94-98页
 图录第94-97页
 表录第97-98页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8-99页
附录1 特尔菲法第1轮调查问卷表第99-100页
附录2 特尔菲法第2轮调查问卷表第100-101页
附录3 特尔菲法第3轮调查问卷表第101-102页
附录4 特尔菲法第4轮调查问卷表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城市住区街道的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SOHO(居住、办公合用)建筑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