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粳稻粒重形成机理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
目录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水稻籽粒形成的生物学基础 | 第17-19页 |
·水稻籽粒的组成 | 第17-18页 |
·颖壳的生长发育与充实 | 第18页 |
·籽粒的生长发育 | 第18-19页 |
·影响颖壳生长发育的因素 | 第19页 |
·影响粒重形成的因素 | 第19-26页 |
·颖壳的发育与粒重 | 第19-20页 |
·茎鞘贮藏物质与粒重 | 第20-21页 |
·源库关系与粒重 | 第21页 |
·营养器官衰老与粒重 | 第21页 |
·颖花开花顺序、粒位与粒重 | 第21-22页 |
·籽粒的灌浆特性与粒重 | 第22-23页 |
·籽粒中酶的活性与粒重 | 第23页 |
·籽粒含水量与粒重 | 第23页 |
·籽粒内源激素与粒重 | 第23-24页 |
·籽粒能量代谢与粒重 | 第24页 |
·胚乳细胞增殖与粒重 | 第24-25页 |
·环境条件对粒重的影响 | 第25-26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北方粳稻粒重形成的机理 | 第29-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9-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结果分析 | 第31-59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穗部性状的差异 | 第31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比较 | 第31-36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灌浆特性的比较 | 第36-40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籽粒性状的比较 | 第40-41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颖壳解剖结构的比较 | 第41-50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颖果结构的比较 | 第50-52页 |
·粒重不同的品种生理特性的比较 | 第52-55页 |
·粒重差异形成的机理 | 第55-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温度对粒重形成的影响 | 第61-10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试验材料 | 第61页 |
·试验设计 | 第61-62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62-63页 |
·数据分析 | 第63页 |
·结果分析 | 第63-99页 |
·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63-77页 |
·温度对颖壳发育的影响 | 第77-80页 |
·温度对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80-86页 |
·温度对粒重的影响 | 第86-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弱光胁迫对粒重形成的影响 | 第101-1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3页 |
·试验材料 | 第101页 |
·试验设计 | 第101页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101-102页 |
·数据分析 | 第102-103页 |
·结果分析 | 第103-116页 |
·弱光胁迫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03-108页 |
·弱光胁迫对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08-111页 |
·弱光胁迫对粒重的影响 | 第111-116页 |
·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119-127页 |
·不同品种粒重形成的机理 | 第119-122页 |
·颖壳发育与粒重的关系 | 第119页 |
·颖壳解剖结构与颖壳大小的关系 | 第119-120页 |
·籽粒灌浆与充实和粒重的关系 | 第120页 |
·颖果结构与粒重的关系 | 第120-121页 |
·生理特性与粒重的关系 | 第121-122页 |
·环境条件对粒重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低温对粒重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高温对粒重的影响 | 第123-124页 |
·弱光胁迫对粒重的影响 | 第124页 |
·环境条件对粒重影响的关键时期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图版与图版说明 | 第137-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