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S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5页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23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5-17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7-19页 |
·农业技术进步理论 | 第19-20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作物生产潜力研究 | 第21-23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研究 | 第23-25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历史回顾 | 第23-24页 |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 | 第24-25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条件 | 第25页 |
·水稻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8页 |
·水稻生产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东北水稻生产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气候变化对东北水稻生产的影响 | 第27-28页 |
·我国水稻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 第28-30页 |
·水稻生产发展战略研究 | 第30-31页 |
·水稻产业化发展研究 | 第30-31页 |
·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31页 |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水稻生产的重要意义 | 第35-53页 |
·世界水稻生产概况 | 第36-40页 |
·世界水稻生产情况 | 第36-37页 |
·世界水稻增产的主要途径 | 第37-39页 |
·世界水稻消费状况 | 第39页 |
·世界水稻贸易状况 | 第39-40页 |
·我国水稻生产概况 | 第40-51页 |
·我国水稻区域分布 | 第40-44页 |
·我国水稻优势区域布局 | 第44-46页 |
·建国后我国水稻生产发展概况 | 第46-49页 |
·我国水稻进出口和贸易状况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概况 | 第53-72页 |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重要生产基地 | 第53-55页 |
·自然条件好 | 第53页 |
·稻米品质好 | 第53-54页 |
·产量持续增长 | 第54-55页 |
·稻米商品率高 | 第55页 |
·建国以来东北水稻的历史演变 | 第55-57页 |
·现阶段东北水稻生产发展概况 | 第57-58页 |
·生产在波动中持续增长 | 第57页 |
·稻作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 第57-58页 |
·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58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格局与变化 | 第58-70页 |
·辽宁省的水稻生产 | 第58-62页 |
·吉林省的水稻生产 | 第62-67页 |
·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 | 第67-70页 |
·东北水稻生产发展展望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东北水稻生产波动性测定 | 第72-80页 |
·产量长期波动性分析 | 第72-73页 |
·产量短期波动性分析 | 第73-75页 |
·面积和单产波动及其对产量波动的影响 | 第75-78页 |
·面积和单产的长期波动分析 | 第75-76页 |
·面积和单产的短期波动分析 | 第76-77页 |
·面积和单产波动对产量波动的影响 | 第77-78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78-79页 |
·生产发展很快 | 第78页 |
·生产波动幅度较大 | 第78页 |
·产量波动是面积和单产波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东北水稻生产潜力分析与评价 | 第80-111页 |
·东北水稻增产的可行性分析 | 第80-89页 |
·市场需求分析 | 第80-82页 |
·基本自然条件分析 | 第82-87页 |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 第87-89页 |
·东北水稻生产潜力系统分析与评价 | 第89-103页 |
·生产潜力测算方法 | 第89-97页 |
·光温生产潜力 | 第97-98页 |
·气候生产潜力 | 第98-99页 |
·东北水稻生产潜力开发 | 第99-103页 |
·东北水稻增产潜力综合评价与比较 | 第103-110页 |
·东北地区总体水稻增产潜力 | 第103-106页 |
·辽宁省水稻增产潜力 | 第106-108页 |
·吉林省水稻增产潜力 | 第108-109页 |
·黑龙江省水稻增产潜力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东北水稻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1-141页 |
·东北水稻生产的影响因素 | 第111-129页 |
·气候变化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土壤条件变化的影响 | 第115-122页 |
·农业投入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 第122-127页 |
·比较优势及市场前景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东北水稻生产影响因素的实证 | 第129-134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129-131页 |
·东北水稻增产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 | 第131-134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34-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七章 东北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构建与对策 | 第141-149页 |
·东北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前景 | 第141-142页 |
·东北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构建 | 第142-144页 |
·产前技术 | 第142-143页 |
·产中配套技术 | 第143-144页 |
·产后配套技术 | 第144页 |
·东北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构建 | 第144-147页 |
·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社会发展政策 | 第144-145页 |
·资源与环境政策 | 第145页 |
·技术政策 | 第145-146页 |
·生产、贸易保护政策 | 第146页 |
·市场经济政策 | 第146-147页 |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保障水稻生产的良性循环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49-161页 |
·主要结论 | 第149-150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评价 | 第149页 |
·东北水稻生产潜力概算及开发技术途径 | 第149页 |
·东北水稻竞争力及稻米经济分析研究 | 第149-150页 |
·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与对策 | 第150页 |
·政策建议 | 第150-159页 |
·发展目标 | 第150-153页 |
·建设重点 | 第153-156页 |
·保障措施 | 第156-159页 |
·讨论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发章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