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金融创新的私法环境研究--以金融特殊规范的完善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导论第11-24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重要概念的阐释界定第12-18页
  1. “创新”与“金融创新”第13-15页
  2. “私法环境”及其“生态化”第15-17页
  3. “一般私法”和“金融特殊规范”第17-18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8-21页
 第四节 研究进路与方法第21-22页
  1. 研究进路第21页
  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五节 本文的结构体系第22-24页
第一章 金融创新与私法环境的宏观联系第24-43页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历史沿革与演进趋势第24-35页
  1. 金融创新的背景第24-26页
  2. 金融创新的动因第26-28页
  3. 金融创新的发展历程第28-32页
  4. 二十一世纪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第32-35页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法律环境的关系第35-38页
  1. 法律环境对于金融创新的意义第35-37页
  2. 两大法系的法律环境对金融创新的不同影响第37-38页
 第三节 从一般法到特别法:金融创新私法环境“生态化”的必要性第38-43页
  1. 法律关系特性的变革第39页
  2. 法律关系主体的变革第39-40页
  3. 法律关系客体的变革第40-41页
  4. 法律关系内容的变革第41-43页
第二章 金融证券化的私法环境分析第43-95页
 第一节 证券化的法律结构第44-53页
  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第44-46页
  2. 资产证券化与其它融资方式的差别第46-47页
  3.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第47-49页
  4. 资产证券化流程中的法律关系第49-53页
  5. 资产证券化法律构造的核心:风险隔离第53页
 第二节 证券化结构中主体的私法制度第53-63页
  1. 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特性第54-55页
  2. 特殊目的机构的破产隔离第55-59页
  3. 特殊目的机构的法律组织形式第59-63页
 第三节 证券化结构中资产交易的私法制度第63-72页
  1. 特殊的交易客体第63-65页
  2. 特殊的交易方式第65-72页
 第四节 我国证券化特殊规范的完善第72-95页
  1. 我国关于证券化主体之一般私法规范的不足第72-78页
  2. 完善我国证券化主体特殊规范的构想第78-82页
  3. 我国关于证券化交易之一般私法规范的不足第82-87页
  4. 完善我国证券化交易特殊规范的构想第87-95页
第三章 金融表外化的私法环境分析第95-125页
 第一节 金融表外业务的合同基础第95-97页
 第二节 典型表外业务合同在我国一般私法体系中的效力第97-110页
  1. 信用风险表外业务合同:次级债权为例第97-101页
  2. 市场风险表外业务合同:金融衍生产品为例第101-110页
 第三节 表外业务合同特殊履行方式在我国一般私法中的适用第110-116页
  1. 净额结算的意义与法律实践第110-111页
  2. 净额结算的基本法律规则第111-112页
  3. 净额结算在中国法上的适用第112-116页
 第四节 典型表外业务合同的特殊私法规范第116-125页
  1. 次级债权合同的特殊规则第117-123页
  2. 金融衍生产品合同的特殊规则第123-125页
第四章 金融全球化的私法环境分析第125-145页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私法制度趋同第125-128页
 第二节 移植英美财产法律的比较法考察:以金融信托为中心第128-133页
  1. 移植财产法律对金融创新的意义及其现实窘境第128页
  2. 信托在金融创新中主要功能的晚近发展第128-130页
  3. 信托在两大法系的不同法律构造第130-133页
 第三节 金融信托与我国一般财产立法的矛盾第133-141页
  1. 对我国“信托”立法的评析第133-138页
  2. 信托对物权法的挑战第138-141页
 第四节 金融创新导向下重构我国财产法律体系的设想第141-145页
  1. 英美财产制度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借鉴意义第141-142页
  2. 关于重构物权体系的学说及其评析第142-144页
  3. 二元结构的物权体系对金融创新的理论价值第144-145页
第五章 应对金融危机的私法环境建设第145-171页
 第一节 金融危机与法制的关系第145-148页
  1. 二十世纪以来重大金融危机事件的导因第145-146页
  2. 金融危机与法律制度的联系第146-148页
 第二节 “次贷危机”的法律应对:金融市场规则的公法化第148-160页
  1. 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第148-149页
  2. 次贷危机扩散的实证分析第149-154页
  3. 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律措施第154-158页
  4. 私法公法化:金融创新背景下公私法关系的重新定位第158-160页
 第三节 金融信用的私法体系建设第160-164页
  1. 金融危机与金融信用及其立法的关系第160-162页
  2. 我国关于金融信用之一般私法的修改第162-163页
  3. 我国金融信用专门立法的建议第163-164页
 第四节 虚拟经济的私法规范第164-171页
  1. 虚拟经济的影响力第164-166页
  2. 一般私法原则中虚拟经济法律责任的失衡第166-167页
  3. 我国虚拟经济法律责任特殊立法的建议第167-171页
第六章 我国金融创新私法环境的“生态化”建设第171-191页
 第一节 金融特殊规范与一般私法的融合第171-172页
 第二节 金融市场主体制度的变革第172-178页
  1. 多元化主体的准入第172-175页
  2. 市场退出机制的完善第175-178页
 第三节 虚拟客体的私法规制第178-182页
  1. 产权法律第179-180页
  2. 合同法律第180页
  3. 信用法律第180-181页
  4. 企业法律第181-182页
 第四节 财产法律关系内容的嬗变第182-186页
  1. 物权法的完善方向第182-184页
  2. 债法的变革趋势第184-186页
  3. 两大法系财产法结构的共通:信托发展的理念基础第186页
 第五节 金融私法渊源的形式扩张第186-191页
  1. “软法”的意义第187-188页
  2. 软法的主要形态第188-189页
  3. 软法对金融创新的价值第189页
  4. 金融软法与硬法的关系第189-191页
结语第191-193页
参考文献第193-202页
 一、中文文献第193-199页
 二、英文文献第199-202页
后记第202-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下一篇:公司并购的反垄断监管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