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运合一的客运专线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客运专线的线网规划 | 第12-13页 |
·客运专线的基本建设情况 | 第13-14页 |
·铁路行业投资状况 | 第14-15页 |
·客运专线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 | 第15-16页 |
·投资管理理论的发展新趋势 | 第16-18页 |
·传统铁路项目投资失控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 第18-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1-2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的内容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39页 |
·全寿命周期 LCC理论 | 第23-29页 |
·LCC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LCC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LCC的阶段划分 | 第27-28页 |
·LCC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 | 第28-29页 |
·价值工程 | 第29-32页 |
·价值工程概述 | 第29-30页 |
·铁路项目运用价值工程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价值工程与铁路建运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 第31-32页 |
·博弈论理论 | 第32-36页 |
·博弈论起源及发展 | 第32-33页 |
·博弈论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 第33-3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6-39页 |
·委托-代理理论概念及特征 | 第36-37页 |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7-38页 |
·委托-代理理论基本假设 | 第38-39页 |
第3章 我国客运专线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研究 | 第39-46页 |
·传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述评 | 第39-41页 |
·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综述 | 第41-45页 |
·建运分离模式 | 第42页 |
·建运合一模式 | 第42-43页 |
·两种模式的优劣比较 | 第43-45页 |
·适合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 | 第45-46页 |
第4章 基于建运合一的客专项目投资方案比选 | 第46-61页 |
·客专项目全寿命期的阶段划分 | 第46-48页 |
·决策阶段 | 第46-47页 |
·设计阶段 | 第47页 |
·建设阶段 | 第47页 |
·运营阶段 | 第47-48页 |
·弃置回收阶段 | 第48页 |
·客专项目全寿命期投资构成 | 第48-51页 |
·客专项目投资方案比选数学模型 | 第51-57页 |
·单方案 | 第52-53页 |
·多方案 | 第53-57页 |
·案例分析 | 第57-61页 |
·基础资料收集 | 第57-58页 |
·投资方案比选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客专公司内部在建运阶段的博弈分析 | 第61-69页 |
·基于建运合一的客专公司投资管理的特点 | 第61-63页 |
·客专公司经营决策层与执行团队的博弈模型 | 第63-67页 |
·公司经营决策层与执行团队的一次博弈 | 第63-65页 |
·公司经营决策层与执行团队的重复博弈 | 第65-66页 |
·博弈模型纳什均衡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建运阶段客专公司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