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探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疾病风险理论 | 第18-1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国家干预的相关理论 | 第21页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21-23页 |
·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理论 | 第23-25页 |
·农村医疗社会保障的含义 | 第23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 | 第25-31页 |
·农村合作医疗的五个发展阶段 | 第25-27页 |
·形成阶段(1938-1968 年) | 第25页 |
·大发展阶段(1965-1979) | 第25-26页 |
·萎缩阶段(1980-1989 年) | 第26页 |
·恢复探索阶段(1990-2001 年) | 第26-27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构(2002-至今) | 第27页 |
·农村合作医疗衰落的原因及历史评判 | 第27-29页 |
·农村合作医疗衰落的原因 | 第27-29页 |
·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评判 | 第2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 | 第29-31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现状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杨凌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8页 |
·杨凌示范区基本概况 | 第31-35页 |
·杨凌示范区简介 | 第31页 |
·杨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 第31-35页 |
·杨凌农村合作医疗现有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资金筹集困难大 | 第35-36页 |
·定点医院的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 第36页 |
·乡镇卫生院处境艰难 | 第36-37页 |
·报销比例偏低,保障水平不高 | 第37页 |
·认识不到位,政府部门间协调不力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及其借鉴 | 第38-45页 |
·国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典型模式 | 第38-41页 |
·模式介绍 | 第38-40页 |
·模式评价 | 第40-41页 |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 | 第41-43页 |
·模式介绍 | 第41-43页 |
·模式评价 | 第43页 |
·国内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的借鉴 | 第43-45页 |
第六章 杨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创新及其保障措施 | 第45-53页 |
·杨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模式选择的原则 | 第45-46页 |
·指导思想 | 第45页 |
·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杨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模式创新 | 第46-49页 |
·保障模式 | 第46-47页 |
·筹资模式 | 第47页 |
·补偿模式 | 第47-49页 |
·服务模式 | 第49页 |
·实施杨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模式的保障对策 | 第49-53页 |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49页 |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水平 | 第49-50页 |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立法工作 | 第50-51页 |
·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 | 第51页 |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