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技术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19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选题依据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17页
     ·重载直达运输研究现状第15-16页
     ·列车编组计划研究现状第16-17页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9页
     ·主要内容第17-18页
     ·主要方法第18-19页
2 重载直达运输车流组织第19-30页
   ·铁路大宗货物流量分析第19-23页
     ·全路货物品类划分第19-20页
     ·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基本情况第20-21页
     ·铁路大宗货物运量变化分析第21-23页
   ·重载运输的主要组织形式第23-27页
     ·单元式重载列车第24-25页
     ·组合式重载列车第25-26页
     ·整列式重载列车第26-27页
   ·重载直达列车对编组站能力的影响第27-30页
     ·始发直达重载列车车流组织可能方案第27页
     ·重载技术直达列车车流组织可能方案第27-28页
     ·重载直达列车对编组站的影响第28-30页
3 列车编组计划第30-40页
   ·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及编制原则第30-33页
     ·列车编组计划的任务和作用第30-31页
     ·货物列车的分类第31-32页
     ·列车编组计划编制程序第32-33页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第33-36页
     ·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定义和分类第33-34页
     ·装车地组织直达列车的必要条件第34-35页
     ·装车地列车到达站图第35-36页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第36-37页
   ·装车地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匹配方法第37-40页
     ·装车地与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关系第37-38页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匹配方法第38-40页
4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模型第40-60页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第40-46页
     ·模型主要参数分析第40-41页
     ·模型0-1变量分析第41-43页
     ·模型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分析第43-46页
   ·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第46-54页
     ·直线情形的列车编组计划第47-50页
     ·路网情形的列车编组计划第50-54页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模型第54-60页
     ·综合优化模型的基本思路第54-55页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二次0-1规划模型的改进第55-58页
     ·装车地直达与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综合优化模型第58-59页
     ·模型解法第59-60页
5 重载技术直达去向分布优化模型第60-68页
   ·重载技术直达去向的费用分析第60-61页
   ·重载技术直达去向分布优化模型第61-67页
   ·模型解法第67-68页
6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方法第68-74页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方法第68页
   ·始发直达与重载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匹配案例研究第68-74页
7 结论第74-77页
   ·主要结论第74页
   ·主要创新点第74-75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作者简历第79-8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比较研究
下一篇: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武清试验段扶壁式挡墙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综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