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21页 |
| ·国内动画发展动态及状况 | 第10-14页 |
| ·国外动画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4-16页 |
| ·动画理论的研究动态 | 第16-20页 |
| ·动画学术交流 | 第20-21页 |
| ·我国动画电影色彩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 ·理论研究的缺乏 | 第22页 |
| ·动画电影色彩设计意识的缺乏 | 第22-23页 |
| ·局部色彩与整体色彩关系的对立 | 第23页 |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相关的研究概念 | 第23-27页 |
| ·动画电影 | 第23-24页 |
| ·"有色"动画电影的产生 | 第24-25页 |
| ·中国学派 | 第25-26页 |
| ·表意功能 | 第26页 |
| ·审美特征 | 第26页 |
| ·视觉语言 | 第26-27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动画电影色彩的内涵 | 第29-38页 |
| ·色彩的含义 | 第29-33页 |
| ·色彩的视觉真实与审美价值 | 第29-31页 |
| ·色彩的情绪作用与象征性 | 第31-33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属性 | 第33-35页 |
| ·自然属性 | 第33-34页 |
| ·文化属性 | 第34-35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特性 | 第35-38页 |
| ·流动的色彩 | 第35-36页 |
| ·由色光组成的半透明画面 | 第36页 |
| ·时空交错与转换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动画电影色彩的视觉审美特征分析 | 第38-60页 |
| ·作为动画电影视觉语言的色彩 | 第38-39页 |
| ·影响动画电影色彩审美特征的因素 | 第39-43页 |
| ·题材 | 第39-40页 |
| ·观众 | 第40-42页 |
| ·表现形式 | 第42-43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视觉审美特征 | 第43-60页 |
| ·假定性 | 第43-47页 |
| ·运动性 | 第47-48页 |
| ·强化造型性 | 第48-49页 |
| ·风格多样性 | 第49-57页 |
| ·装饰风格的色彩 | 第50-52页 |
| ·抽象风格的色彩 | 第52-54页 |
| ·写实风格的色彩 | 第54-57页 |
| ·光色形交互性 | 第57-60页 |
| 第四章 动画电影色彩的表意功能探析 | 第60-78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象征与隐喻功能 | 第60-63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叙事功能 | 第63-70页 |
| ·揭示主题,深化内涵 | 第63-66页 |
| ·推动情节,营造氛围 | 第66-69页 |
| ·参与造型,充当角色 | 第69-70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空间表现功能 | 第70-74页 |
| ·幻觉空间色彩 | 第71-72页 |
| ·心理空间色彩 | 第72-74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时间表现功能 | 第74-75页 |
| ·动画电影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 第75-78页 |
| 第五章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色彩的独特意蕴探讨 | 第78-88页 |
| ·中国文化的色彩观 | 第78-80页 |
| ·"墨分五色"的意韵 | 第79页 |
| ·"五行色"观念 | 第79-80页 |
|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表意特征 | 第80-85页 |
| ·诗情画意 | 第80-82页 |
| ·情景交融 | 第82-83页 |
| ·生命意识 | 第83-85页 |
|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与其它发达国家的动画电影色彩比较 | 第85-8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2页 |
|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收获 | 第89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9-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97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助研及实践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