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董事会特征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董事会规模 | 第14-15页 |
·董事会构成 | 第15-16页 |
·董事会结构 | 第16-17页 |
·董事会治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法律视角 | 第17-18页 |
·资源依赖视角 | 第18页 |
·阶级霸权视角 | 第18页 |
·委托代理视角 | 第18-19页 |
·管家视角 | 第19页 |
·关联交易“掏空”说和“效率促进”说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公司治理对关联交易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页 |
·文献综述总结 | 第20-21页 |
3 董事会治理的制度背景 | 第21-36页 |
·董事会结构与模式分析 | 第22-27页 |
·董事会模式 | 第22-26页 |
·董事会结构 | 第26-27页 |
·独立董事制度 | 第27-32页 |
·独立董事产生背景及定义 | 第27-28页 |
·独立董事的法律关系与责任 | 第28-31页 |
·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 第31-32页 |
·我国独立董事责任制度的现状 | 第32页 |
·如何构建最佳董事会 | 第32-36页 |
·董事会全部由股东董事构成 | 第33-34页 |
·董事会由股东董事和外部董事构成 | 第34页 |
·董事会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 | 第34-35页 |
·董事会由经理董事和外部董事组成 | 第35页 |
·董事会由股东董事、经理董事、外部董事共同组成 | 第35页 |
·关于构建最佳董事会的小结 | 第35-36页 |
4 董事会治理机制与经营性应计的理论分析 | 第36-46页 |
·经营性应计及其影响因素 | 第36-40页 |
·经营性应计 | 第36-39页 |
·影响经营性应计的因素 | 第39-40页 |
·董事会治理对经营性应计可靠性影响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40-46页 |
·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 | 第40-41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 第41-42页 |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 | 第42-44页 |
·经济学理论分析小结 | 第44-46页 |
5 董事会治理对经营性应计可靠性的实证研究 | 第46-53页 |
·研究假设 | 第46-48页 |
·董事会独立性 | 第46页 |
·董事会领导结构 | 第46-47页 |
·审计委员会 | 第47页 |
·董事会活跃程度 | 第47-48页 |
·研究设计 | 第48-50页 |
·样本选择 | 第48页 |
·变量设计 | 第48-50页 |
·研究模型 | 第50页 |
·研究结果 | 第50-53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50-51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研究建议 | 第54-55页 |
·研究局限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