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21页 |
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 | 第9-13页 |
二、多民族国家中的跨国民族 | 第13-16页 |
三、我国的民族现状与跨国民族 | 第16-18页 |
四、认同的力量——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构建的"软权力"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研究个案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 第21-30页 |
一、研究个案的选取 | 第21-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30页 |
第二章 民族、国家与认同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与国家 | 第30-33页 |
一、国家发展与民族发展 | 第30-31页 |
二、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 | 第31-32页 |
三、国家政权与民族政治发展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认同与民族认同 | 第33-43页 |
一、关于"认同" | 第33-36页 |
二、民族认同的概念 | 第36-37页 |
三、民族认同的发生理论 | 第37-38页 |
四、民族认同的要素 | 第38-40页 |
五、民族认同的层次性 | 第40-41页 |
六、民族认同的作用与意义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一个沧桑而夺目的部族:巴尔虎 | 第43-65页 |
第一节 巴尔虎蒙古源流 | 第43-52页 |
一、"巴尔虎"族源 | 第43-45页 |
二、巴尔虎人的迁移 | 第45-46页 |
三、呼伦贝尔地区的巴尔虎人 | 第46-49页 |
四、其他流向的巴尔虎人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呼伦贝尔巴尔虎部族现状 | 第52-57页 |
一、呼伦贝尔巴尔虎三旗概况 | 第52-54页 |
二、呼伦贝尔巴尔虎人口情况 | 第54-57页 |
第三节 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符号 | 第57-65页 |
一、语言文字 | 第57-58页 |
二、服饰 | 第58-59页 |
三、婚俗 | 第59-60页 |
四、饮食文化 | 第60-61页 |
五、苇莲蒙古包 | 第61-62页 |
六、精神信仰与民族崇拜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历史记忆与巴尔虎族群身份 | 第65-99页 |
第一节 遥远的记忆——巴尔虎先人 | 第65-77页 |
一、未曾断裂的记忆:巴尔虎代巴特儿与天鹅始祖母 | 第65-71页 |
二、从"林木中百姓"到"熔铁出山" | 第71-75页 |
三、游牧文化:巴尔虎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 | 第75-77页 |
第二节 社会身份与心理倾向 | 第77-90页 |
一、社会与身份 | 第77-79页 |
二、巴尔虎人的自我意识与族群身份 | 第79-83页 |
三、群体心态与民族认同 | 第83-90页 |
第三节 文化变迁与巴尔虎民族认同 | 第90-99页 |
一、身份选择与文化认同 | 第90-94页 |
二、社会发展与巴尔虎文化认同的隐性断裂 | 第94-99页 |
第五章 族际交往与民族融合:巴尔虎民族身份的挑战 | 第99-122页 |
第一节 当文化传统遇到族际交往 | 第99-107页 |
一、人口的流动与流动的族界 | 第99-104页 |
二、族际交往与民族认同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不可回避的现实:民族融合 | 第107-113页 |
一、"民族融合":一个内涵丰富而意义深刻的概念 | 第108-109页 |
二、促进民族融合的现实因素 | 第109-113页 |
第三节 关于民族身份的思考 | 第113-122页 |
一、"我们是谁":对民族身份的反思 | 第113-117页 |
二、民族身份的再确认 | 第117-122页 |
第六章 国家认同:和谐社会构建中认同的价值取向 | 第122-157页 |
第一节 公民:国家视野下的民族成员身份 | 第122-133页 |
一、公民与公民身份 | 第122-129页 |
二、公民教育实践与国家认同 | 第129-133页 |
第二节 政治认同: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 第133-145页 |
一、政治认同 | 第133-139页 |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少数民族成员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 | 第139-145页 |
第三节 巴尔虎人国家认同的比较研究 | 第145-157页 |
一、双重认同的和谐共存:呼伦贝尔巴尔虎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 第145-151页 |
二、政治与文化的差异:巴尔虎人与俄罗斯布里亚特人国家认同之比较 | 第151-157页 |
第七章 巴尔虎蒙古人认同研究的思考 | 第157-189页 |
第一节 跨国民族与国家认同——关注边疆地区的发展 | 第157-163页 |
一、正确认识我国跨国民族现状 | 第157-160页 |
二、着重遏制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 | 第160-161页 |
三、促进边贸和沿边开放 | 第161-163页 |
第二节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 第163-189页 |
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 第163-172页 |
二、西方多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典型实践 | 第172-177页 |
三、多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方向 | 第177-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0页 |
附录1:巴尔虎蒙古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调查问卷 | 第200-203页 |
附录2:巴尔虎蒙古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访谈提纲 | 第203-205页 |
附录3:图片说明 | 第205-2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06-207页 |
后记 | 第207-209页 |